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县,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65公里。全县总面积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总人口1.52万人,少数民族占38.2%。
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论述、考察甘肃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制定专项规划,加大倾斜支持,落实重点任务,肃北县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安宁、各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为“富民、兴边、强国、睦邻”作出了积极贡献。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截至2019年,肃北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是2000年的10.6倍、37.8倍和10.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1万元,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7万元。肃北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140个陆地边境县和120个自治县中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二。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京新高速(白明段)、马桥公路、肃沙路、马鬃山至口岸公路等逐步建成,敦格铁路、额哈铁路肃北段开通运营。民族体育活动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生态景观提升及配套设施建设等大批大型公共设施建成使用。县城老旧楼群改造、棚户区改造、城乡环境整治、牧区抗旱水源井工程、安全饮水、牧民定居点建设等项目全面完成,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极大改善了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19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旅游人次和综合收入同比增长43%和50%。成功创建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肃北雪山羊肉”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功举办“丝绸之路那达慕”(肃北)文化旅游节、全国桥牌公开赛等大型文体活动,蒙元文化特色小镇4A级景区、七彩花田·千亩花海等项目积极推进。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重点支持蒙医药发展。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项目,全力推进生态环境问题和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恢复治理,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肃北片区工作。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实施河道治理、水土保持项目,建立完善“智慧水务”数据监控平台。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纵深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5天,地表水、地下水达标率100%。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落实差别化支持政策,出台边民补贴机制。城乡低保、老人生活补助、牧农村五保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新型牧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补贴多次提标,均高于全省、全市标准水平。城乡居民新型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形成了“七免六补六高一覆盖”社会保障体系。
民族团结不断深化。坚持用创新理念诠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内涵,实施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石榴籽工程,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一条街、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广场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14年,肃北县人民政府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6年,肃北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2020年是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的开局之年,是兴边富民行动实施20周年,也是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肃北县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围绕团结稳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落实《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支持肃北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精神,召开全省兴边富民行动推进会,推动肃北县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项基础。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充分利用边塞、红色、民族文化遗产,鼓励各族群众通过传统节庆等活动开展互动交流,促进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使爱我中华的信念牢牢扎根在边境地区各族人民心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兴边富民行动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贯彻落实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方案》,围绕倾力打造“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目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军警民融合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建立军地、警民团结等共建机制,强化边境地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加强边境地区社会管理,不断改善基层民警工作生活条件,增进民族团结,共建和谐边境,创建军警民融合共建示范区,巩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成果,努力把肃北县打造成全国兴边富民示范县。
围绕强基固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立足长远、统筹兼顾,把资金项目更多投向边境地区薄弱环节。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重中之重,实施好马鬃山至桥湾、肃北至沙枣园一级公路建设、肃北县党河防洪及水生态治理工程、马鬃山镇供水工程、生活用水第二水源地建设等项目,提前规划实施马鬃山镇通用机场。统筹做好肃北县成立70周年庆祝工作,积极推进县庆重点项目肃北县城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同时,将支持肃北县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政策资金等纳入各类规划编制内容。
围绕民生安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教育、医疗、就业等“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提高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大教育支持力度,将义务教育资源向肃北县倾斜,坚定不移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因地制宜开展双语教育。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常见病、传染病、地方病防治能力。进一步落实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政策,做好就业服务,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边境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充分考虑边境地区特殊情况,鼓励边民贴边生产和抵边居住,逐步提高一线边民补助标准,千方百计改善一线边民生产生活条件。
围绕产业兴边,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立足绿色特色农牧业发展基础,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生产经营体系,加快骆驼、牦牛、肉羊产业发展,培育壮大“肃北雪山羊肉”品牌。有序开发矿产资源,做好矿产资源普查和规划,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加快商贸物流业转型升级,完善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具有边境特色的知名旅游景区和线路,推进肃北县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举办“丝绸之路那达慕”文化旅游节,提升“游敦煌莫高窟、住雪山蒙古包”旅游品牌效应。
围绕生态护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认识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深远意义,着眼长远谋划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坚持绿色发展,彻底整治历史遗留尾矿治理、矿业权分类退出、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及生态修复问题,不断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秩序。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加强祁连山北麓综合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推进边境地区生态监测与环境监控,鼓励在边境一线设立护林、护草、护河和动物保护等公益岗位,将有劳动能力的边民转为生态护边人员。
围绕开放睦边,着力推动对外开放。马鬃山口岸是甘肃省与蒙古国进行贸易交流的重要口岸,肃北县与蒙古国戈壁阿尔泰、巴彦洪格尔两省民间往来频繁,马鬃山口岸的复通对“一带一路”甘肃黄金段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制定马鬃山镇科学系统的长远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积极推进马鬃山口岸复关工作,加强与蒙古国的政策沟通,在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互惠互利的交流合作活动,充分发挥马鬃山镇区位优势,加快推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