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久久为功守住绿水青山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20-08-2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坐山养山,才能靠山吃山;蓄水养水,才有源头活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呵护自然。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发展轨迹也有力证明了这一点。工业化进程虽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人类对自然的伤害终究也让人类自身受到了伤害。因此,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掠夺式发展走不长走不远,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才会行稳致远。

  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15年来,“两山”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地方和部门不再为短期利益而牺牲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更加协调统一。自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驶向快车道,从部署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开展垃圾分类,到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从云南洱海治理,到青海三江源保护……中国人“绿色发展”的思想认识程度之深、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多彩画卷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

  绿色发展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生态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我们既要有除弊治病的决心,又要有遵循规律办事的自觉,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以绵绵之力久久为功,脚踏实地地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一处处“诗意栖居”的绿水青山必将变成一座座金山银山。(文字:徐可 海报:滕华)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