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武陵山片区作为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近年来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44元,是2010年的3.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793万人下降到2019年的4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6.3%下降到1.7%;71个片区县有70个实现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基本解决。这是记者8月21日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联系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得到的消息。
武陵山片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自2011年“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以来,国家民委作为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工作联系单位,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理念,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举全委之力支持片区脱贫攻坚,推动片区贫困群众不断加快脱贫奔小康步伐,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自2016年以来,国家民委会同财政部加大对片区四省市倾斜支持力度,共安排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方向)25.4亿元,其中2019年7.3亿元,持续推进片区规划明确的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加快实施,为片区办实事、解难题,有力推动了片区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联系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片区四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武陵山片区深入开展精神扶贫,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进一步消除了长期存在的“等、靠、要”思想,持续激发了片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比如,国家民委在加大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把发动各族群众凝心聚力奔小康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内容,既注重物质帮扶,也注重精神扶贫,引导贫困群众移风易俗,为脱贫攻坚后有机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很好的社会基础;教育部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计划,推动山东、广东、宁波、大连等东部省市对口援助片区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在国务院各部门、片区4省市的共同努力下,武陵山片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存量问题得到全部解决,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话,进村主干道硬化的农户比重达到99.9%,绿色农业、民族文化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不断优化。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