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展示着生长的力量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20-08-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1

       深圳,这块位于中国南海之滨的奇迹之地,用40年的时间,从一个边陲之地变成如今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热土。

  40年,深圳如何一步步“生长”成充满创新魅力的大都市?新华网思客联合中科星图,通过GEOVIS数字地球,带你感受深圳成长的“速度”与“激情”。

▲3分钟,见证深圳生长的力量

    深圳,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入海口处,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边毗邻香港。

2
▲深圳经济特区

 

  40多年前,这里还叫宝安县,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

  1979年1月,广东省就宝安撤县改市工作向国务院提交报告,同年3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广东省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深圳市”之名正式确定。从此,深圳踏上了一段发展的奇迹之旅。

 

蛇口:“成长的起点”

  从高空俯瞰,蛇口与香港隔海相望。这里拥有众多深水港湾,最适宜发展工业、建设港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它带来了非同寻常的发展机遇。

3_副本_副本

 

  改革的浪潮将蛇口推向了时代最前方,这块2.14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成为深圳改革开放播下的第一颗种子。

3
▲ 建港填海的“开山炮”在深圳蛇口炸响(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79年7月8日,中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蛇口工业区破山开建,蛇口滨虎崖下的一声雷鸣,拉开了深圳建设的帷幕。

  在这里探索出的“蛇口模式”对后来深圳特区的发展和内地的全面开放,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试验成果。

5_副本
▲1979年与2020年蛇口工业区卫星对比图

 

深南大道:“深圳第一路”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诞生。

  作为深圳特区“奠基礼”的深南路,是当时特区最长的路,仅2.1公里长、7米宽,只够两辆车并行。

6_副本
到1994年,全长25.6公里的深南大道全线贯通,沿线与48条南北方向的道路交汇。

7
▲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80年代的深南大道(原为深南路)(来源:光明日报);下图为如今的深南大道(来源:视觉中国)。

  几十年来,深南大道的建设随着深圳城市版图逐渐扩展。如今它作为“深圳名片”,成为这座城市崛起之路上最好的印记。

 

中英街:80年代的“购物天堂”

 

  与深南大道的“速度”及日新月异相伴,80年代,很多深圳的商业故事诞生在“中英街”。

  这条窄窄的街道,连接着深圳和香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免税优势,成为“购物天堂”。

  作为当时最繁华的地方,光是金行就开到100多家,除了黄金,当年的录像带、录音机、电子表、彩色电视都十分热销,几乎每天都有几万人来此逛街购物。

8_副本_副本

  小小的中英街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和见证者,也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分享者。

  彼时的深圳,如同意气风发的少年,被寄予了太多的厚望。但鲜衣怒马背后,是巨大的压力。环境污染、外来人口迅速增加、水电供应紧张、交通和通信跟不上等问题接踵而来。

  年轻的深圳开始思考,什么是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

 

  每一座城市的成长都与时代浪潮息息相关。90年代,全球正掀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突破口的新一波技术革命。

  二十岁不到的深圳,在时代奔涌的科技潮流中下定决心:将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和物流业发展为城市的支柱。

  1991年,深圳科技工业园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次年明确提出“高新技术产业立市”的目标。

9_副本

  1998年,在深圳最中心的位置,华强北路和深南中路交汇处的华强电子世界拔地而起,一颗科技的种子开始萌芽。

  伴随着日后PC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华强北更是问鼎“中国电子第一街”。从小小的电子元件到高精尖前沿产品,这里成为深圳电子产业通往全球产业链的起点。

 

前海:“特区中的特区”

 

  2010年,作为经济管理线的“二线关”成为历史,深圳特区进一步“扩容”。

10_副本

 

  深圳改革开放规模迅速扩大,也使得“特区不特”的问题逐渐凸显。

  此时,深圳将目光回到了蛇口,前海应运而生。

  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逐步把前海建设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2015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成立,“特区中的特区”由此而来。

  前海十年,这块15平方公里的土地从一张白纸成为我国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区域,是粤港澳大湾区最浓缩最精华的核心引擎。

11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卫星图

  这里汇聚了世界500强企业总量366家,连续两年成为制度创新第一的自贸区。

  沧海变桑田,如今这片有“特区中的特区”之称的土地,再次让世人见识了新时代深圳的“生长速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湾区时代到来,深圳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就业、创业者。

12

▲ 2020年8月18日拍摄的深圳市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40周岁生日。40岁,对于一个人来说正值壮年,可对于一座城而言,不过初露峥嵘气象。

  40年,岁月变迁,沧海桑田。

  这座“奇迹之城”将紧随时代浪潮,继续蓬勃生长。


 

联合出品: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 新华网思客 新华网5G富媒体实验室
策划:刘娟
监制:李晓云
编导:郭建伟 祁丽君
编辑:舒克凡
制图:祁丽君
校对:解轶鹏

数字地球技术支持: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
卫星数据:刘继东 李雁飞
视频制作:张克强 罗亦萱 薛建红
技术统筹:唐丹丹 王东梅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