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传承技艺,弘扬文化
来源:人民日报 唐帅 发布日期:2020-09-0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让作品更具时代性,让玉石具有更多文化味,是我作为岫岩玉雕传承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艺30年来,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一门手艺的生命力不仅在于技艺的传承,关键还要注重文化的弘扬。

  众所周知,岫岩玉质地细腻温润、颜色翠绿、层次丰富,适合制作符合东方艺术美感的工艺品。从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到大型玉雕万里长城,不少岫岩玉雕作品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对于非遗传承人来说,只有用精湛技艺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才能不负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

  传承,首要的是扎好根。这个根,就是立足时代、反映生活。没有哪一种传承是凭空而来的,它必须从时代风貌、生活万千中找到传承与创作的交互点。比如,我在创作丰收系列作品时,依托花玉现代矿料的颜色和形状,发掘出辣椒、萝卜、白菜等富有东北特色的小型物件,尽力在生动可感中呈现美好生活的主题。可以说,在时代脉搏中发挥工匠技艺优势、把握文化意韵,就能创作出满足群众需要、符合时代旋律的好作品。

  传承是本,创新是魂。如何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所提出的新课题。这就必须通过一个个技法、一件件作品,让散落在自然界中的玉石活起来。

  还记得在创作大东北系列作品时,用“料”与用“意”的关系处理很重要。借助黑白玉料水墨山水韵味的特点,以此表现中国大地变化、乡村进步发展的创作灵感十分强烈。于是,品东北山区冬景、访玉雕山水大师、问普通群众百姓,我用了7年时间完成了对白山黑水间美丽乡村的描绘。这次创作也给了我一个启示,只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才能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技艺传承与弘扬文化,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一代又一代匠人接续耕耘。父辈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无论哪种工艺、无论何种文化载体,只要全身心投入,做到专一、专业、专注,就能把技艺继承并发扬好,也就能在万千锤炼中找到符合时代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立足新时代,传承一份技艺、守护一份匠心,文化薪火代代相传不仅需要全心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惟其如此才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