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几点认识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 张廷刚 发布日期:2020-12-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这一重要讲话,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区域文化合理整合、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区域发展成果共同分享,实现区域内部各种机制互补、要素整合、优势彰显、差距缩小,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区域经济是按照自然地域、经济的内在联系、商品流向、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是特定地区国民经济整体的总称。区域经济因受地域、民族、文化、习俗等影响而具有差异性,因自身资源优势而与其他区域经济具有互补性,因经济内在联系而具有系统性。长江经济带地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沿江11个省市,居住着汉、土家、苗、彝、侗、藏等50多个民族,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

  长江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之路。要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加强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发展方式,站在区域整体发展的高度规划产业、整合资源、发展经济,既发挥各地特色优势,又使各种特色互补,构筑完整产业链,发挥最大合力。

  区域文化合理整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长江经济带气候宜人、地貌复杂、生态多样、位置优越,孕育发展了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现代革命文化以及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有助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合理整合区域文化,首在研究,重在利用。要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弄清楚长江经济带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成基础,整理主要内容,概括内核本质,梳理发展脉络,挖掘、整理、宣传长江流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挖掘影响民族文化互动的关键要素,抽象出区域内不同文化之间的关联因子,勾勒出长江经济带区域文化的变迁轨迹,为合理利用区域文化提供学理支撑。

  要保护、开发长江经济带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特色。整体性统筹、差异化利用相关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尽管取得显著成效,但还面临一些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

  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结合长江经济带不同区段地理、地貌、发展水平、发展诉求、人文环境、生计模式等实际情况,采用环境立法、行政管理、专业技术、传统知识等多种手段,使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以及各族群众等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协同治理。既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性、针对性治理,又要在治理过程中使各种治理方式优势互补,服务于区域环境治理大局。通过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

  区域发展成果共同分享。长江经济带不同区段受地理位置、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分别处于禁止开发、限制开发、重点开发、优化开发等状态,不同区段的发展程度存在差距。因此,要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更好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发展成果共同分享。比如,给予居住在禁止开发地带和限制开发地带的群众合理的生态补偿,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在观念上认同、行动上支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又如,长江经济带各区段政府要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大局,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定位自身的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创新发展道路,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拉近各族群众心理距离,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