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隆子:代代接力闯出绿色发展致富路
来源:新华网 殷小燕 发布日期:2021-03-0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那时候,大家都有一个信念——哪怕种下去的树只能活一棵,也要坚持种。”提到县里与风沙作斗争的经历, 75岁的藏族群众索朗拉杰缓缓地说。

  索朗拉杰是西藏山南市隆子县隆子镇忙措村人,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他小时候当地的恶劣天气。“一天吃进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是真实写照,最夸张的时候,房子周围的沙有半墙高。“我们咬着牙发了狠一定要改变这样的生存环境。”索朗拉杰说。

  在时任隆子县新巴乡乡长朗宗的带领下,隆子县群众走上了靠种沙棘与风沙斗争的道路,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

  隆子河谷平均海拔3800多米,冬季寒冷漫长,大风天气更是为种树路上的拦路虎:头一天挖好的坑,第二天就被沙土掩埋;刚种下去的树,转眼就被风连根拔起。

  但这里的干部群众没有屈服:土地不平,就用铁锹、锄头平整土地;种下去的种苗死了,就重新种;没有车运输种苗,就人工扛;干旱缺水,就修水库、挖水渠……

  从开始种树至今几十年间,仅索朗拉杰一个人种下的沙棘就有五六十亩。“我们是隆子县走向绿色发展的第一代人,拼尽全力改变了家乡的环境。”索朗拉杰说。

  如今站在隆子河谷放眼望去,绵延40公里的沙棘林俨然已是一片绿洲。到了夏秋季,林间绿草青青,牛羊成群,让人一眼望去就心旷神怡。

  “这片沙棘林不仅制住了风沙,还让我们挣了不少钱。”隆子镇叶巴村党总支书记索朗旺堆说,“沙棘果营养价值高,加工出来的饮品广受欢迎,群众靠着这个增收不少。”

  眼看着沙棘林种出了名堂,斗玉珞巴民族乡群众次仁多布杰决定放弃已经经营多年的百货商店和餐馆生意,自费去甘肃学习育苗知识,学成归来后在县里建起了苗圃基地。

  在他的努力下,隆子县首次实现了沙棘种子育苗,既降低了种植成本,又提高了种苗成活率。脱贫攻坚开展后,隆子县将苗圃基地纳入扶贫项目,很多建档立卡群众在次仁多布杰的带领下,走上了脱贫增收的道路。

  “我一直在琢磨,如何能将树种到更高更寒冷的地方。”次仁多布杰说,“我有信心自己一定能干成。”

  从索朗拉杰到次仁多布杰,半个多世纪以来,隆子县干部群众代代接力在风沙地闯出了一条绿色发展道路,这也是一条干群齐心大踏步奔向小康社会的幸福之路。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