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千字碑》中,毛丰美和村民们在一起。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供图
象征“干”字精神的干字碑矗立于舞台中央。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供图
“大梨树的好日子来啦,大梨树更好的日子在后头呢!”在铿锵有力的话语中,硕大的红色干字碑缓缓竖立于舞台中央,引起了剧场内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3月29日,以辽宁省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毛丰美为故事原型的话剧《干字碑》,在大连开发区大剧院演出,这也是该剧在辽宁进行的第四场巡演,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和赞赏。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原创话剧《干字碑》自2016年首演以来,已演出百余场,屡获大奖。
扎根现实 “从土地里扒拉出人物形象”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毛丰美从1980 年担任大梨树村村长那一刻起,始终扎根泥土,带领村民们逐梦不息,直到2014年9月26日,这位满族基层干部矢志奋斗的身姿永远地定格在了65岁。
话剧《干字碑》选取了毛丰美一生中的几个典型事迹,浓缩在有限的舞台时空里,深入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讲述了毛丰美带领村民解放思想、克服困难、勤劳致富的故事,展现了苦干、实干、巧干的“干”字精神。
“创作这样一部源自真人真事的话剧,难度很大。”作为曾三度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四次获文华表演奖的国家一级演员,《干字碑》导演宋国锋如是慨叹。他表示,只有将角色塑造得可信、可亲,才能把毛丰美的精神传递到观众中去。
要把人物演活,就要“从土地里扒拉出人物形象”。为此,剧组主创人员多次深入大梨树村体验生活,通过采访毛丰美的家人、同事和村民,掌握第一手材料,收集创作素材。“我们最初创排采风时,毛书记已经去世一年了,但乡亲们提起他,都会抹眼泪。老百姓在你心中的分量有多重,你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这样一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越了解就越被打动。”宋国锋说。
毛丰美的饰演者、国家一级演员由长平,凭借“毛丰美”一角获得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尽管从事话剧表演40余年,但他还是坦承“演好这个角色不容易”。
“临近退休,我起初拒绝了。”在导演宋国锋的坚持下,由长平接下了这个角色,一有空就搜集素材、看毛丰美专题纪录片,周末还和家人自驾去大梨树村转一转。“对毛丰美的研究越深入,就越喜欢这个人物,越觉得演好这个人物是我的责任。” 他笃定地说。
“有人说我和毛丰美撞脸,这是优势,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忠于现实来演绎。” 在演出后台,由长平换上第一套演出服,衬衫颜色暗淡,衣领特意做旧、做脏。他目光炯炯,与毛丰美神形俱似。舞台上,由长平饰演的毛丰美讲着一口方言,说话速度快、动作幅度大、表情夸张,在充满戏剧性的情节中,展现出基层干部的智慧和担当。
“把脚扎扎实实地踩在土地上,照着原型放开演,才能让角色有血有肉。”副导演、剧中“老犟牛”的饰演者高爱军说,这部剧所有角色都能在村里找到对应的人物原型,“必须从他们身上去揣摩、塑造角色”。
处处引人入胜又感人至深的舞台叙事
“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是这部剧的艺术追求。”宋国锋表示,这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有益的实践。
《干字碑》运用新颖别致的舞台美术、多维的艺术空间,通过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可信可敬可爱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
戏剧长于叙事,本剧并未采用平铺直述的叙事方式,而是通过电影“闪回”的方法,以不同角色对毛丰美的呼唤,回顾他实干点亮人生的精彩片段。剧本结构一线串珠,脉络清晰而又缀合成篇,演绎成化心、化人的精彩故事。“毛丰美去世4个月后就是新年,我们以过年时人们对他的呼唤为线索,采用艺术化的形式,串联散珠碎玉般的事迹,表达人们对他的怀念和追忆。” 宋国锋介绍。
动人是该剧的鲜明底色,以情抓人,以情动人。剧中,车奶奶是大梨树村30年变化发展的见证者,也是毛丰美改革创新的支持者。她与村民苦苦召唤逝去的毛丰美回家过年,“没有你,饺子都包不到一块了……”台词既让人揪心又感人至深。
“这部剧演出了100多场,每场大家都是感情充沛,表演的过程中,我们也被毛丰美和乡亲的真情感染,被大梨树村的精神激励。” 车奶奶的饰演者刘莉说。
本剧情节设置巧妙,多处剧情峰回路转,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幽默锐利的台词也为整部剧增色不少,“小河有水,大河才能满” “发展是硬道理,可硬发展就没有道理”等等,这些台词生动精辟,既有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深层次开掘,起到提升剧目思想深度的作用,也有剧作者对社会问题的观照,引人思考。
满族文化元素的巧妙融入,为本剧增添了浓浓的民族风情。大梨树村是一个满、汉等多民族聚居的村庄,其中满族人口众多,历史文化悠久。为此,本剧的舞台布景特色鲜明,“索罗杆”和旗头造型的镂空背景设计,不仅承担了舞台造景功能,还突出了地域和民族文化特征。同时,重要道具灯笼上的剪纸图案,演员服饰加入镶滚工艺,沙琪玛、苏叶饽饽等美食,以及根据剧情需要编排的舞段,都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格。
“剧目重新创编过程中,融入了更多民族元素,让整部剧与人物身份、地域文化更加贴合。”宋国锋说。
在礼赞楷模中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愿景
毛丰美来自田野,他带领大梨树村的村民奋战30多年,把一个荒山秃岭的穷山村,建设成为“中国美丽乡村”,村民赞誉他是农民的实干家、致富的带头人;毛丰美作为出身农民的全国人大代表,他履职尽责言必三农,在涉农政策立法上据理力争,被称为“9亿农民的好代表”。
话剧《干字碑》末尾,象征“干”字精神的干字碑缓缓竖立,毛丰美面朝干字碑,双手高举,随后掩面颤抖着弯腰,现场观众无不动容。毛丰美用“干”字铸就了一座令人敬仰的党员丰碑,也让“干”字精神永远矗立在天地之间。
毛丰美作为几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大梨树村。他发扬“干”字精神,带领村民将大梨树村建设成为了中国绿色乡村、中国生态乡村、中国科技新村、中国美丽乡村。这一过程中无不饱含着毛丰美对党的感情、对乡亲们的真情、对家乡的深情。本剧在演绎故事、塑造人物的过程中,着力表现这份情感。
宋国锋曾执导话剧《郭明义》,主演电影《生死牛玉儒》,成功塑造了多位英模人物的形象。他认为,“毛丰美身上所体现的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
许多观众看完话剧后认为,《干字碑》是一部由充满人性温暖的片段交织成英雄故事的好作品,它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呈现了毛丰美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特别是艰苦创业的“干”字精神,让今天的年轻人深受教育与鼓舞。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佟春光说,“创作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的话剧作品,是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初心使命。我们有责任把毛丰美这个典型人物宣传好,进一步弘扬‘干’字精神。”
以与时俱进精神开拓新路,用“干”字精神战胜艰难险阻,是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的写照。
“在今年刚取得全面胜利的脱贫攻坚战役中,无数基层干部付出心血、汗水甚至生命,毛丰美这个角色也是他们的代表。” 由长平饱含深情地说,“我们用这个角色,也是致敬无数基层岗位上的他们——人民的公仆!”
(编辑:张雪娥)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