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深察民情才能办好实事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2021-07-0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只有深察民情、遍访民意,才能为更好推出惠民便民举措打下坚实基础。

  察民情、访民意不仅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也是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优势的重要方法。前段时间,北京市人社局一位副处长体验外卖员工作的一段视频走红网络。网友之所以纷纷点赞,正是因为党员干部主动走出办公室,到基层一线体验民生的酸甜苦辣,没有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虚架子花架子,有的是说真话、接地气的真感情,有的是拿出办实事、解难题的真举措。在这背后,网友实质上点赞的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当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已经取得很多成果。与此同时,我们对察民情、访民意依然要始终坚持、不断加强。因为我们所肩负的任务是不断变化的,原有的任务完成了,新的任务又摆到了面前,又需要重新学习和调查研究;我们面对的客观事物总在不断变化,新矛盾新问题每日每时都在出现,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和加强调查研究;我们即便身处熟悉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但老百姓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还需要及时调查了解新情况。只有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才能更好地干对事、干好事,也才能更好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

  察民情、访民意,要领在“深入”二字。我们党的百年历史证明,意见呼声在群众中,办法经验在群众中;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这两个目标,离不开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情况,离不开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分析研究问题。只有广泛听取民声、认真研究民生问题,才能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制定出更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惠民利民措施。

  尽管现在的交通通信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用脚步丈量出来的调研不可或缺。与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多串门、多请教、多解忧,把民情民意转化为干部的主动作为,我们就能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汇聚起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磅礴伟力。(卢雄勇 作者为江苏省苏州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委党校副校长)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