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考古发现揭示文明历程
来源:人民日报 徐驭尧 发布日期:2022-03-1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现象】

    在今年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国家文物局通报了西藏自治区的切热遗址、玛不错遗址、格布赛鲁遗址、当雄墓地等4项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这4项考古成果位于青藏高原的多个地理区位,涵盖从旧石器时代到唐代的多个历史时期。相关发现进一步揭示了青藏高原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为西藏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提供了实证。

 

【点评】

  西藏自治区康马县,海拔4410米的玛不错湖面水光潋滟。谁能想到,湖面之下竟然藏着一段西藏4000年前的历史。临湖而渔、穿林狩猎,在科学家们的挖掘和重构中,一幅关于青藏高原古人类的生活图景徐徐展开。他们为何在青藏高原腹地这个高海拔湖畔定居?当时的生活状况如何?这些疑问有待进一步解答。

  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一系列西藏古代历史遗迹的发掘,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加深了人们对青藏高原人类活动的历史认知。从拉萨到日喀则再到阿里,遗迹的分布绵延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昭示着历史上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空间之广阔;从旧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唐代,一个个遗址串联起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发展的时间谱系。时空交织赓续,古迹背后荡漾着时间的河流;遗迹串珠成链,历史之光烛照文明进程。

  以时间为轴线,出土器物的变迁是物质文明发展进步的生动缩影,也刻印着文明的演进和发展。早期的切热遗址中,人们主要使用土石制品,随后出现了原始的陶器,并逐步走向完善、精美;晚近的当雄墓地中,考古发现了金银器、漆器……这些发现正是青藏高原居民生产力不断积累提高的见证。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的重要构成。作为其中一个地理单元,青藏高原的历史遗迹中有着人口迁徙、文化交流的丰富证据。当雄墓地中,出土石质黑白围棋子、漆器残片、纺织物等文化遗存,显示当时中原文化对周边地区的深刻影响,也反映唐代中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密切往来。文化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发展和丰富,中华民族也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互鉴中铸就休戚与共、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当前,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才能帮助人们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