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演学生合影。 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
“我把花的芬芳,种960万平方……”洋溢青春感的开场歌舞《花开种花家》,拉开了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春晚的序幕。随着节拍尽情舞动的演员中,就有中南民大音乐舞蹈学院的学生。这是继2017年、2018年、2019年、2022年后,中南民大音乐舞蹈学院学生第5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
“除夕不能和家人团聚,但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就是我送给家人最好的新年礼物!”年仅16岁的陈昱是中南民大年龄最小的参演学生。她的父母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希望从众多表演者中找寻到她的身影。在浓浓的年味中,包括陈昱在内的65名中南民大音乐舞蹈学院学生,在央视春晚舞台上把美好祝福送给千家万户。
五登央视春晚
起承转合的开场、展现快递员风采的《小哥》、欢乐祥和的《好运全都来》《新春蹦蹦》……此次中南民大音乐舞蹈学院学生共参演10个节目,出色的表现受到了春晚导演组的一致好评。
“为了表现兔子活力满满的形象,春晚添加了街舞等流行类元素。学生们对古典舞种熟悉,要在规定时间内学好新的舞种,对体能和记忆力都是考验。”领队教师王青璘说,学生们不惧挑战,全力以赴、精益求精,以饱满的状态和优美的舞姿圆满完成了演出任务。
由紧张变得从容、从陌生变得熟练。第二次登上央视春晚,刘杨显更加得心应手。导演提出的要求,她能准确理解,并很快投入状态。“春晚是一次考验心态的‘拉锯战’。”刘杨显说,春晚舞台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比如节目能否上场、表演顺序待定等,这意味着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能放松。
编导专业2020级学生李泽昱有着10年街舞经验,是大家排练中的“小老师”。“流行舞蹈风格对大家是不小的考验。”李泽昱说,为呈现出更好的舞台效果,我会在排练空隙细抠同学们的每个肢体动作,共同把节目排练好。
谈起最具挑战性的节目,当属中南民大学生作为主力参加的《小哥》。
“这个节目在动作质量、表情管理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领队教师索南端智说,为了保证排练过程少出错,我们在休息时挑出有些动作跟不上的学生,对他们的动作、表情进行细抠和优化,保证以完美的状态登台表演。
克服多重考验
对于中南民大音乐舞蹈学院的师生而言,春晚也是一次对于教学实践的大考验。从身高形体到舞种专业,每一位参演学生都依照节目组的具体要求严格遴选。
2022年11月12日,参与央视春晚的65名中南民大音乐舞蹈学院学生从武汉启程进京排演。70天的时间,充满了苦和乐。
领队教师玛秀草说:“进京后我们按照防疫政策自我隔离,排练时间被大大压缩。为了不耽误进度,大家以线上方式进行体能训练。”时间紧、任务重,但学生仍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每一次彩排。
舞蹈表演专业2020级学生朱星宇参与了9个节目。“排练是体力和精神上的拉力赛,我要高度集中精力,才能达到导演组的高标准、高要求。”朱星宇说,排练中后期压力最大,因为每个节目都有不同的节奏与风格,但一想到家人和朋友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顿时觉得冲劲十足。
“在春晚的舞台上,我们的身份不是学生,而是专业的演员。因为编导对节目编排有很精细的要求。”舞蹈表演专业2020级学生项伟颖说,春晚给了他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的机会,让他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收获满满
“央视春晚对表演的高要求,不仅能促使演员的表演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还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虽然已是第三次参加央视春晚,但舞蹈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简榕仍难掩激动的心情。
师生们的辛勤付出换来满满收获。“我们的学生能够连续多年荣登央视春晚舞台,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巨大收获,给五湖四海的‘民大人’增添了光彩。”中南民大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华毛措说。
舞蹈表演专业2019级学生符芳帅说,这次参演接触到许多专业舞团,他们的舞台经验和优秀表现教给我们许多“看不到”的知识。“舞台上出现新的道具,站位和动作都会受到影响,我们会不知所措,但专业舞团的演员能立马调整站位,把动作做到准确完美,这让我们受益匪浅。”他说。
“五登春晚是学院的骄傲,此次参演的学生涵盖汉、藏、蒙古、壮、瑶等民族,这也是我们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生动体现。”中南民大音乐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徐宝华说。
中南民大音乐舞蹈学院五登春晚的经历,对于学院的人才培养、专业和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和宣传交流工作都有着巨大作用。在玛秀草看来,央视春晚对于流行元素的灵活运用,为学院今后的课程设置提供了新思路,舞种的多类型学习将会成为又一重点。
“我们将以央视春晚舞台为标杆,逐步形成人才培养和舞台艺术实践的高标准与严要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石。”中南民大音乐舞蹈学院院长罗义华说。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