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白洪发就骑着电动车上班了。他来自云南省石屏县,目前在江苏省泰州市从事码头装卸工作。“我的家乡有很多人在这里上班,福利待遇都挺好。”他说。
在泰州市,不少劳务公司积极响应当地政府提出的“红石榴就业行动”,派出专人深入云南、贵州等地招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1年10月,江苏在全省启动“红石榴就业行动”,主要面向民族八省区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农民工转移就业,更好融入城市生活,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白洪发所在的泰州市过船港务有限公司,是较早一批参与“红石榴就业行动”的。“这几年,我们回乡过年过节,公司都是‘包机包车’接送,这让我们感到很温馨!”白洪发介绍,他们这些来自云南的员工大多家住山区,从镇上到村里,坐汽车还需大半天。对此,返乡时公司会报销全程路费。
为了让员工安心工作,白洪发所在的公司还在宿舍区设立了集体食堂,“定制式”烹饪云南菜,帮助员工尽快适应远离家乡的生活。既“引得来”,又“留得住”。在待遇上,公司对标本地员工,除5000元基本工资外,超额完成任务的还有绩效奖励,“五险一金”也按时缴纳。
“我在他乡挺好的,衣食住行都为我们考虑得周全,所以我们也愿意带老乡一起来这里工作。”白洪发说。截至目前,他已介绍40多名老乡前来务工。
由于码头装卸工作的特殊性,天气不好时就无法开工,如何利用好这段“碎片时间”帮助务工人员提升技能,成为用工方思考的问题。
“针对部分员工学历不高、语言沟通不畅和专业技能缺乏的实际,我们制订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开展集中‘充电’。”公司负责人表示,培训课程包含企业文化、素质拓展、团队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等。
据悉,近年来,泰州市大力推进“红石榴就业行动”,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文件,成立少数民族用工协调服务站,帮助外出务工人员更好融入当地。应急管理部门为员工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前来检验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民宗部门宣讲民族政策,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
(编辑:马永)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