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千年漆画技艺焕新生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雷晶 发布日期:2023-04-0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023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日前在湖北美术馆展出,展示了来自中、日、韩、法等百余位艺术家的约200余组漆艺作品。

 

张志纲的漆器作品《素光》在湖北省美术馆展出。(来源:湖北之声)

  “大漆可以让柔软的材料变硬,作品通过大漆与布的结合,传达了君子的意蕴。”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张志纲向观众介绍了作品《素光》的理念,他的作品多次入选“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

  制胎、裱布、刮灰、吃漆……制作一件漆器不仅耗时,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早在8000年前,我国就开始使用漆器,至今仍有许多人在学习和传承这门技艺。作为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楚漆艺实验室的教师,张志纲与漆艺教师团队一直致力于带领青年学子传承漆画技艺。

  2002年,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率先在湖北省高校中启动漆画教学。2006年,漆器和漆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以此为契机,中南民族大学于同年成立楚漆艺实验室,为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创作提供专业的支持与平台。

  “学校开设的漆艺课,让我对这门传统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2022级研究生崔亚菲说。因为对漆艺的浓厚兴趣,她在考研时选择了漆艺方向。

 

张志纲在唐崖漆艺实践基地教当地人漆艺知识。(来源:湖北之声)

  非遗只有融入生活、贴近群众,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依托漆艺专业教学优势,在湖北恩施建立国家级美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唐崖漆艺实践基地,开设免费漆艺培训班,旨在开创校地合作的良好局面,让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陈千桓是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国画专业2016级学生,曾在唐崖土司城教授漆画技艺。“当地有高品质的大漆原材料,好好利用起来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他说。

  项目组在恩施驻扎了3年,共招收和颁发证书的正式农民学员和农村基层工作人员有50余人,非正式培训的人员达到近200名。其中有20余名学员已在当地独立开办漆艺工作室,为群众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项目结束后,陈千桓在恩施市创立了施南漆艺研究所。他开设自媒体账号“南国漆人”,在社交平台分享漆艺知识,借助互联网传播漆艺文化。

  “我们拥有辉煌的漆历史,可现在了解的人越来越少。”张志纲说,宣传漆艺文化只是第一步,让这种工艺重新回归现代生活,才是最好的传承。2019年,他作为“国宝守护人”登上《国家宝藏》节目,带着自己模仿制作的木板漆画,向观众讲述有着8000多年历史的漆艺文化的前世今生。

  艺术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自2014年起,张志纲开始宣讲漆艺知识,通过创作日用品让漆艺走进大众生活。“我会继续坚持漆艺创作回归生活的理念,带着学生们将漆艺传承下去。”他说。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