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近58万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描绘了“石榴花开、昌盛吉祥”“万众一心、幸福同框”的动人画卷。
人心归聚 精神相依
在城乡建设规划中,融入凸显中华文化元素符号,打造徽派建筑昌吉小吃街、新疆大剧院等。街道、商场、景点、村和社区等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中华文化符号。深度挖掘“昌吉古城遗址”“清代粮仓”等考古实物和文化遗存,打造文博中心、恐龙馆等8个主题公园。实施文化润疆“九项任务、八大工程”,创作《春海润庭州》《天山兄弟情》等18部精品力作。昌吉社火、剪纸、刺绣等非遗品牌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村规民约,广泛开展五好家庭、最美家庭评选。民族团结、移风易俗蔚然成风。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公共文化、卫生、医疗、体育项目惠及城乡。各族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携手前行 共同富裕
打造创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城乡协调发展样板区、创建+幸福家园建设示范区。抢抓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机遇,主动融入“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新疆高质量发展“乌克昌”先行区。特变电工、九圣禾种业等深度参与“一带一路、西电东送”。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战略,老龙河西瓜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农业+旅游、教育、康养”等休闲新业态发展迅猛,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制种大县。将财政支出的73%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聚合社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2022年,全市GDP达537.6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38766元、25201元,连续多年入选全国百强县市。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用“公共空间”绘就交往同心圆。在全市573个居民小区、村民小组全覆盖建成百姓大舞台、连心亭等活动阵地。打响“我邀亲戚逛昌吉”品牌,常态化开展“邻居节”“百家宴”活动和“最美石榴籽”评选。推动“嵌入式社区”向“嵌入式社会”转变。用“三项计划”织密交流一张网。开展“千名硕士进昌吉”和“红石榴就业行动”,向东部沿海地区输出劳务人员10万余人。晋昌、泉昌等旅游专列累计实现游客互送300万人次,与对口援疆的福建省泉州市开展夏(冬)令营、书信手拉手等体验式交流活动。用“共创共建”架起交融连心桥。与兵团十二师共同打造的庭州生态绿谷成为全疆生态修复典范。“天鹅小镇”获评全国援疆助力脱贫攻坚样板工程。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苏玉琴、“民族团结一家亲”爱心团队负责人张岩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
依法治理 平安幸福
大力推进“八五普法”,覆盖群众超过20万人次。美食文化旅游节、老中青歌手大赛、新疆曲子汇演、彩色周末等活动,尽显国泰民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广泛普及。昌吉市五小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木拉力法官工作室“双语融合审判工作机制”入选全国法院系统司法改革案例选编。成立全疆首个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建国路派出所被评为全国“枫桥经验”派出所。建设百姓书屋、乡村少年宫,组建达尔汗民族乐队,举办群众性文艺演出歌唱党、歌唱祖国、歌唱幸福生活,各族群众在寓教于乐中“五个认同”不断增强。荣膺全国平安建设示范(市)、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
根深干壮 枝繁叶茂
坚持“一把手”牵头抓总,将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与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形成以《创建规划》统揽、《退出办法》鞭策、4+N个《方案》为保障的“1+1+4+N”政策体系,建立市领导“一包一”、成员单位“立承诺”、巡察督查“全覆盖”、考核激励“促成效”、资金保障“做后盾”、追责问责“常鞭策”等六大工作机制,形成全域、全员、全程、全面的创建格局。沐浴党的阳光雨露,新时代昌吉市民族团结进步的“石榴树”根深干壮枝繁叶茂,民族团结进步的石榴花常开常艳,民族团结进步的“石榴籽”将越抱越紧。
经过多年努力,昌吉市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十余项全国殊荣。
(编辑:马永)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