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咩……”每天清晨,山坳深处,山羊此起彼伏的叫声,给寂静的山村增添了几分热闹。
广西凭祥市友谊镇宋城村坐落于南疆国门边境线上,因为可耕种土地少,许多村民常年在外务工。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创业。2017年,返乡村民梁仲海购买了7只黑山羊,开始发展养殖业。如今,他的羊舍存栏量已连续三年保持在150头以上,年均出栏量在70头左右,年产值超过10万元。
在梁仲海的示范带动下,宋城村现有山羊养殖户10余户,存栏量超过1200头,年产值超120万元。这个曾经交通闭塞、山多地少、居住分散的边境村庄,正朝着共同富裕的大道阔步前进。
“我们采取‘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的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宋城村驻村工作队员谭琛说,通过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产业“以奖代补”和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吸引村民因地制宜发展黑山羊、土鸡、土蜜蜂等特色养殖,进一步壮大村级产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先行。近年来,凭祥市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发展体系,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公司“上规入统”,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村级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勇于创新,构建党建引领“中枢神经”,用活用足各类优惠政策,实现多产业扩大发展。凭祥市持续优化“党支部+合作社+边民”模式,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用足党员先锋“红色人力资源”,吃透边贸政策,开展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实现集体、群众“双增收”。截至目前,凭祥市边贸合作社由15家发展到34家,装卸队、运输队分别发展到30个和18个。
大胆探索,借鉴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各村走公司化、法人化抱团发展新路子。通过“村集体经济+企业”“合作社+合作社”等方式,凭祥市已成立54家村级集体经济公司,由各村党总支部书记担任企业法人,为建设千万元集体经济产业园、推进凭祥市集体经济“十百千”工程注入强大动力。
注重融入地方文化,打造农业特色品牌。为扩大农特产品销量,凭祥市在农产品包装、设计等方面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利用“农产品+电商”,成功培育出夏桐“野之源”八角、“夏石香米”等本土品牌,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双丰收。
据了解,2022年,凭祥市40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526.74万元,同比增长36.1%。今年1月底,凭祥镇柳班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0万元,实现开门红;2月底,由8个村级边贸公司为班底合资创立的上石镇盛疆商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营收破1000万元,率先达到全市村级产业“上规入统”标准。
“新时代十年来,凭祥市制定‘百企入边’行动,实施‘十百千’工程,做优县域经济,做强村级产业,党员干部与守边群众甘苦与共、丹心如一,凝心聚力谋发展,共同走向美好的明天。”凭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韦敏华说。
(编辑:杨钰涵)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