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肃南“复壮改良”后的牦牛。 肃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祁连山下,草芽露出了嫩尖儿,牛羊在悠闲地觅食,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宛如一幅油画。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前沿、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天然草原面积达2677.55万亩。作为传统畜牧业大县,牦牛产业是肃南县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县牦牛饲养量近10万头。
“肃南牦牛”属于青藏牦牛的一个地方种群,是经过肃南牧区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当地牧民人工选育而成的优质地方品种,2015年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为保护好“肃南牦牛”品种遗传资源,有效解决优质种源短缺、种群退化等问题,肃南县在畜种品种保护和产业优质发展上下功夫,持续实施“牦牛复壮改良”技术项目。
“这些‘金蛋蛋’成活率高,还长得快,整天活蹦乱跳的,精神头好得很!”肃南县皇城镇北峰村野牦牛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安秀在养殖棚里撒着草料,爱怜地看着那群撒欢的牛犊子。
皇城镇优质草场连片分布、环境安全度高,因此被选为野血牦牛繁育示范基地,并依托皇城绵羊育种场开展技术研究和服务。“牦牛复壮改良是个艰辛和漫长的过程。”皇城绵羊育种场场长安晓东说,“我们和县兽医畜牧服务中心的科技人员前往多地考察调研,经过反复试验,引进祁连型野血牦牛,通过导血复壮、冷季补饲、营养调控、冻精人工授配等多种技术手段,最终成功大幅提高了本地牦牛生产性能。”
据了解,复壮改良后的含野血牦牛具有抗逆性强、死亡率低,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等特点,其初生、6月龄、18月龄平均体重比本地牦牛提高11.6%至15.8%,出肉率明显提高,每头平均售价较本地牦牛高2000元。
“复壮后的牛犊子吃的草料跟本地牛犊子差不多,但长得快、体格大、能出肉……”提及“牦牛复壮改良”项目带来的变化,肃南县大河乡大岔村牧民杨玉成滔滔不绝。尝到甜头后,他信心满满地成立了合作社,依托“牦牛养殖倍增计划”,将养殖规模翻了一番,达到了500头。通过选留优秀个体、牧户交换种公牛配种等本品种选育方法,合作社每年繁育达标种公牛60头,带动了全村30户牦牛养殖户走上致富路。
近几年,像安秀、杨玉成这样的牦牛养殖户和专业合作社,在肃南县不在少数。在“复壮改良”技术趋于成熟的情况下,肃南县在县域内广泛进行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让当地牧民熟练掌握牦牛繁育、补饲等技术,真正让科技转变成了牧民腰包里的“真金白银”。近五年,肃南县每年为各乡镇牦牛重点养殖区域提供含野血优质种公牛40头,年改良本地牦牛约1万头,累计带动农牧民增收近1亿元。
日前,肃南牦牛遗传资源经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通过,正式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牦牛复壮改良,不仅有效保护了‘肃南牦牛’种质资源,还扩大了养殖数量,提升了品种质量,对促进肃南县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肃南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安玉锋表示,下一步将联系兰州大学、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等单位,在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科研推广、技术培训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将肃南牦牛产业做大做强。
(编辑:杨钰涵)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