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玉给学生们授课。 大连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
宋海玉,大连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自2003年担任班导师以来,他将班导师、专业导师和工作室导师的职能有机结合,实现思想、文化、专业三个方面的统一引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今年是宋海玉担任班导师的第20个年头,作为大连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他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学生的心灵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教学有方,育人育才相结合
“这几年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常生发出文化自豪感和学科自信心。”宋海玉认为,个人的发展应与国家、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不能将眼光局限在某些热点技术上。
为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同频共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宋海玉深挖学科中具有人文价值和思想价值的思政素材,找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润物细无声地将价值观塑造融入专业知识传授中。
“在教学上,保持学生的兴趣与创新性思维至关重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宋海玉构建起知识阶梯状、难度渐进式、成果阶段化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通过“个体软件开发者、软件工程方法和应用领域、团队软件开发和工程实践能力”3个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他还提出分层教学的理念,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定制专属课外辅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2005年,巴依差汗考入大连民族大学。由于基础薄弱,大一时,巴依差汗跟不上专业课进度,成绩不理想。他情绪低落,甚至有了退学的想法。针对巴依差汗的情况,宋海玉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辅导文化课,讲解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同时,深化“传帮带”育人理念,安排班干部和成绩优秀的学生组成学习辅导小组,帮助他在学习和生活上融入集体。在朋辈互助中,巴依差汗不仅体会到学习乐趣,更增加了自信心。
在师生的帮助下,巴依差汗的成绩稳步提高,顺利毕业。“大学期间,我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亲人般的真情,这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巴依差汗说。如今,他成为乌鲁木齐市的一名公安干警,不仅用爱心服务群众,还利用专业技术为维护社会稳定作贡献。
严管厚爱,是良师更是益友
“我认为严管和厚爱是一致的,严管的出发点就是厚爱。”上课时严禁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要做到眼、手、脑到位……在学业上,宋海玉是个严师,他注重抓日常教育管理,让学生把“钉在墙上”的教学要求“刻在心里”“落在手里”。正是他的严要求,实现了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水平。
宋海玉所带的软件工程专业211班,入学时学生的成绩在全校并不靠前。他召开班会强调学风建设,查寝时和学生谈心谈话、辅导学业。每一滴汗水都不会被辜负,2021学年末,班级取得了学习成绩第二、综合成绩第一的佳绩。“宋老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我们树立了求学做人的好榜样。”软件工程专业211班班长胡鑫磊说。
在生活中,宋海玉不仅是学生的好老师,更是学生的好朋友。一直以来,“爱与责任”始终是宋海玉的信条,他尊重学生特长与兴趣,开展多种形式“做中学”“研中学”,实现学生共性成长与个性发展;他努力用爱心温暖学生、行为感染学生,营造各族学生互助互爱的班级氛围,使“爱与责任”在师生、学生之间传递。
2016级本科学生韦怡,9岁时不幸患上脊膜瘤,术后只能靠双拐走路。2016年,韦怡自脊膜瘤再次发作,两年间进行了两次大型手术,这让她彻底失去了行走能力。长期久坐学习而引发的剧烈腰疼,更让她在深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韦怡转来班级时,宋海玉早早地为她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为照顾行动不便的韦怡,班上的学生自发背着她上下楼,为她留出专属座位。功夫不负有心人,韦怡的成绩不断进步,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大连市“自励自强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
“工作两年了,回想起大学时光还是很感慨,宋老师的严厉是对我最大的帮助。如果当时我思想上有懈怠,只想着不挂科,就不会有今天的我。”韦怡说。如今,她就职一家外企。
创新理念,推动学生更好发展
大连民族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是辽宁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在宋海玉担任软件工程系主任期间,他把实践创新当作第一抓手,推动专业深层次改革和内涵建设,推出了课程实践、集中实践、校企合作实践三种形式。
课程体系贯彻创新理念,第二课堂落实创新理念,宋海玉积极开展创新工作室,鼓励学生参加高水平学科竞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宋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乐于进取、勇于创新。我也跟随他们的脚步日渐成长,走上了科研道路。”电子信息专业2208班研究生封佳伟说。
在软件工程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至2021年8月,学生发表科研论文26篇,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431项。软件工程专业学生黄家泽等参加微软创新杯全球编程竞赛,获得中国赛区总冠军,代表中国参加全球总决赛夺得世界第二名。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将始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肩负起学生教育管理的使命职责,努力培养具有中国魂、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的优秀人才。”宋海玉说。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