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书同文,语同音,人才更易同心共鸣。
“四川邛崃是卓文君的故乡,因此邛崃也被称为‘文君故里’,但也有写作‘文君故裡’,你们觉得正确写法是‘里’还是‘裡’?”在一堂课上,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周作明,用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作引,在黑板上写下“里”和“裡”两个字,巧妙地抛出问题。
“裡”即“裏”,本指衣服内层,后多用来指与“外”“表”相对的“内部、里面”。“里”由“田”和“土”构成,有土有田则人可安居,故“里”本指人居住之所。简化字推行后,“裏”和“里”的功能都由“里”承担,但并非所有的“里”都可转繁作“裏”或“裡”。“将‘文君故里’写作‘文君故裡’,看似古朴庄重,有文化底蕴,实则不妥。”周作明娓娓道来,逐一解答学生的疑惑。
以历史典故为引,通过汉字古今词义的辨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与用法,是周作明的课堂特色。“在以往的推普活动中,常常侧重推广普通话,却忽略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书写与应用。”他说。
“推普工作对于国民素质提升意义重大。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学好普通话,还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沙坪关村的一个生产车间里,周作明与工人们交流“语言也是生产力”的观点,他说,语言能力关系到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关系到生存能力,学好普通话,就业更容易,收入能增加。
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研究的经验,让周作明深刻认识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校16年来,周作明及时调整科研方向,将学术研究和推普结合,多次深入民族地区,面向各族群众开展口型矫正、发音训练、绕口令比赛等,帮助他们学习普通话并运用到日常生产生活中。
学校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阵地。作为西南民族大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研究中心主任,周作明表示,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优化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强化共同性,突出各民族长期共同交往、融合和发展的历史。
据悉,为了营造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西南民族大学开设《普通话》《汉字美学与书法基础》等课程,举办趣味学汉字、经验分享会、主题演讲比赛、经典翻译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意识,让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润物细无声中入脑入心。同时,学校将推普工作与畜牧兽医学院、青藏高原研究院的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大力实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面向校内外两个阵地,西南民族大学推普中心积极探索创新推广普及策略、内容、方式和载体,让更多师生加入到推普队伍中。
“学习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周作明说,推普活动要在双方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活态”开展,要在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原则下开展,使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自身发展的重大影响,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力。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