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台江:“无声巧妇”绣出美好生活|奋斗者之歌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邰春 杨兰英 发布日期:2023-10-3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绣娘杨兴和在赶制绣品。邰春摄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镇,有一名聋哑绣娘,她的绣品构思新奇、色彩艳丽、线条明晰、工艺精美,十里八乡的村民都对她的刺绣技艺和绣品赞不绝口。她就是新江村的90后绣娘杨兴和。

  来到杨兴和的家中,在木屋二楼的“美人靠”上,她正在专心刺绣,举手投足间动作优雅。“兴和这孩子是先天性失聪,但人很聪明,学东西快,可惜当时没有条件送她去特殊学校,不然肯定更有出息。”新江村党支部书记杨忠说。

  在杨兴和的绣品上,仿佛可以看到鸟儿在欢快歌唱、花朵争相怒放。“女儿从小心灵手巧、勤奋好学,别人做的图案、剪纸、绣品等,她只要看过一回就能学会。”杨兴和的母亲杨秀慧说,虽然女儿不能用语言表达对刺绣的喜爱,但一针一线都“诉说”着她在刺绣方面的天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了学习刺绣,杨兴和还利用手机在网络上学习手工编织技艺。2022年,她在贵州省的一项妇女手工技能大赛中获刺绣类一等奖,在第七届贵州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刺绣项目中获第二名。借着比赛的契机,杨兴和把革一镇的苗绣作品带出了深山,推向了市场。

  “女儿的手艺可好了,周边很多人来找她做衣服、编织手工艺品。”杨秀慧说,从图案设计、画图、剪纸到配色、刺绣,整个流程都是女儿手工完成,一套苗衣的价格在2万元左右。

  2018年,看到杨兴和的手艺能给村里的妇女带来收入,但与顾客间沟通不畅,新江村妇联主席顾航艳主动担任“翻译”。这些年,很多订单都是顾航艳与客户对接好后,再拿给杨兴和。经过多方面的宣传、推荐,杨兴和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多,家里逐渐成为刺绣小作坊。

  每逢农闲、寒暑假,杨兴和家里的“美人靠”上总是坐满了来学习刺绣的妇女儿童。“虽然我们都会绣一些样式,但刺绣手法、图案花样、颜色搭配没有兴和的好看,很多顾客都喜欢她的这款‘打籽绣’,所以大家都来向她学习。”杨秀眉笑着说,“现在我们不仅是她的学生,也是刺绣作坊的绣娘,每个月还能有3000多块钱的收入。”

  目前,新江村有26名绣娘跟着杨兴和学习刺绣、手工编织,其中19人能长期稳定接单,一年下来有2.5万元左右的收入。“我们主要承接凯里市的锦绣公司、本地苗绣公司和周边乡镇、村寨私人的订单,每年的刺绣、手工编织品有60多单,留守妇女也实现了就近就业。”顾航艳说。

  据介绍,近年来,台江县立足当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力实施非遗人才“传承工程”,发掘和培养民间刺绣、剪纸、蜡染、银饰等非遗能人455人,并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将群众的传统手艺变成增收致富的“法宝”。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