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广陵区:聚焦“五好”目标 开展创建工作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发布日期:2023-10-3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江苏扬州广陵区朱自清小学与广西贵港港北区郁林路小学结对共建活动。

  广陵区是扬州的主城区,辖区面积255平方公里,下辖5个街道、4个镇和6个园区,61个社区和62个村,常住人口54.34万。近年来,广陵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五好”目标,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积极探索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有效途径,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陵新实践汇聚力量。

  聚焦全面领导,筑牢创建工作好基石

  把加强和完善党对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全面领导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以“三大举措”引领创建工作高质量开展。

  强化组织保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格局。区委高度重视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及时分析全区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形势,增强做好新时代党的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区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专题调研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出谋划策。

  细化目标措施。将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列入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要点,将创建工作“红石榴家园”全覆盖纳入镇街、园区统战工作考核。先后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办法》《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红石榴+”品牌实施方案》,细化为10大类26项工作清单。

  优化体制机制。修订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成员单位增至26个,进一步明晰工作职责,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不定期召开成员单位及重点联系单位工作推进会议,加强左右、上下沟通协调,形成全区“一盘棋”的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体制。乡镇机构改革后,在9个镇(街道)配备民宗局长,在123个村(社区)明确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联络员,确保基层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有人抓、有效运转。

  聚焦宣传教育,营造创建工作好氛围

  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三大群体”,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深化干部教育。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推动广大干部准确全面掌握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尤其是中央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会议精神。近3年来,每年组织2次以上集中学习培训,带动成员单位有关领导、基层民宗干部400余人次参加,组织到南京、南通以及市内各县、区现场学习考察7场次,不断提高民宗干部的能力与水平。

  深化社会教育。连续9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千家入万户。组织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开展“五史”学习教育,组织各族群众参观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共产党在扬州历史展,观看红色影片,共植“石榴林”。发挥宗教场所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阵地作用。依托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朱自清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各族群众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坚定“五个认同”。

  深化国民教育。全区各中小学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围绕“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讲一个民族团结故事”“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跳一曲民族团结舞蹈”“参观一次爱国教育基地”等常规活动抓落实,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联合区教体局、团区委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我心中的中华民族、我眼中的故乡广陵”青少年书画作品展,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播撒民族团结“金种子”。

  聚焦平台载体,做优创建工作好品牌

  以“三大品牌”为抓手,有形有感有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办好一个节。连续13年举办“民族团结文化艺术节”,从“载歌载舞颂团结”“中国梦、民族情”,到“民族共筑邻里情”“欢庆党的二十大,同心共圆中国梦”等,由20多个市、区机关单位和驻地企事业参与指导和承办、协办,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活动品牌进一步叫响,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创建一个园。贯彻落实《江苏省创建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红石榴家园”的指导意见》,推动有条件的社区、村、企业、宗教场所等开展“红石榴家园”创建工作,创成省级“红石榴家园”3个、市级“红石榴家园”2个。总结提炼文昌花园社区“五色之光”、解放桥社区“3+2”、纪元纺织“133”等工作法,建成全市首家“石榴籽工作室”。举办全市首期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建设扬州市首个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公园——石榴园。以“红石榴家园”发生的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为了孩子》《就在你身边》《春风化雨润古城》等作品,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生动展示各民族同胞相亲相爱、奋斗逐梦的精神风貌。

  打造一个街区。以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为载体,在游客中心、爸妈食堂、金木空间、石榴籽工艺坊、红石榴剧场等阵地,打造群众“家门口”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使各族群众在街区游览过程中感知中华文化。注重非遗文化浸润,联合街区非遗大师、工匠导师、学术团体等共同发起“扬州非遗研学联盟”,引入雕版印刷、漆器、剪纸技艺等20多项非遗传统手工技艺,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实品化形象化。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文化游学项目和主题研学路线,举办非遗风物集市暨扬州清曲展演等活动17场次,让各族群众在参与体验中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感悟中华文化。

  聚焦民生福祉,擦亮创建工作好成色

  坚持办好“关键小事”,成就“幸福大事”,擦亮共同富裕“三块成色”,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比重达70%以上,滚动实施民生“1号文件”惠民实事,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65项民生实事项目。统筹抓好稳岗、扩岗、促就业,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近百场,新增城镇就业9800余人。推动上岸渔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市级示范点全覆盖。建设颐养社区20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2022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万元,位居全市前列。

  持续改善城乡面貌。聚焦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持续开展城乡容貌靓化、大气质量优化、小区环境美化等“六化行动”,完成7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翻建背街小巷100余条,改造提升老字号20余个,近7000户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沿江乡村成为服务保障扬州市民日常生活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区域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国家山水工程”。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不断加大服务保障。在主城区3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社区建立服务站,在123个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服务清单,为各族群众特别是民族地区务工群众提供“一站式”基本公共服务。持续开展“大走访、大宣讲、大谈心、大调研、大排查”活动,推动各级党员干部与200名民族地区群众结对,协调解决少数民族随迁子女转学和就近入学问题,帮助民贸企业争取贴息贷款补助500余万元。连续4年开展“圆梦微心愿”活动,累计筹集20万余元钱物帮助各族群众圆梦。利用12345接诉即办平台,常态化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

  聚焦“三交”实践,打造创建工作好名片

  贯彻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积极实施“青少年交融行动”。面向全区28所中小学校发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倡议书,倡导青少年争当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传播者。组织各族青少年开展“红领巾心向党”“城乡学生手拉手”系列活动30余场,推动各民族学生互动交流近万人次。先后选派10名教师到新疆、西藏支教,朱自清小学、汶河小学、文峰小学、沙口小学4所学校与新疆新源县4所学校结对交流,近500名两地青少年开展“万里鸿雁传真情”手拉手书信交友活动,通过书信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深入实施“红石榴就业行动”。把推动东西部双向就业创业作为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关键举措,与广西贵港市港北区签订跨区域交往交流交融合作协议,以李典新大洋造船、恒润重工等沿江百亿级劳动密集型企业为重点,累计招引2300余名民族八省区群众来广陵就业创业。扬州品春食品有限公司在宁夏银川开办哈萨阁食品有限公司,在当地解决80余人就业问题。组织开展“红石榴暖冬迎春”行动,成立“清润”志愿服务队,以助学、助老、助困、助医为主要内容,举办亲子科普实验、民法典进家庭、妇女节插花、体育运动比赛等活动20余场次,努力营造各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的良好氛围。

  大力实施“旅游促进‘三交’行动”。出台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了古街古巷游、最美乡村游、红色研学游等一批特色旅游路线,创成江苏省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单位。以“旅游+文化+商业”模式推动“双东”文化街区提档升级,扮靓皮市街、仁丰里两大街区,吸引浮生记、边城书店等众多知名文旅品牌入驻,带动千余人就业。举办“皮市街·咖啡文化节”“韵河湾·后备箱集市”等促旅游、促消费活动,吸引近百万各族群众在吃、游、购、娱中增进交往交流交融。

  (文、图均由广陵区委统战部提供)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