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满枝头 千年古县焕新颜——湖北建始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纪实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吴克忠 发布日期:2023-11-2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在湖北建始县的大街小巷、村村寨寨,爱我中华的歌声唱响全城,欢庆收获的舞蹈律动山乡。各民族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愉悦欢唱,其乐融融。

  近年来,建始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创新工作机制,高位推进、持续用力,绘制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美丽画卷。51万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绽放出绚丽夺目的民族团结之花。

  创新机制,各族群众主动交往融合

  农民丰收场景。陈正军摄

  建始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责任制,纳入巡察内容和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作为文明单位创建的必要条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格局,各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交流融合、团结奋进。

  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金种子”。自2022年以来,建始县以校地合作创新培训方式,与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联合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政干部专题培训班共3期,培训人数达160人次。在中小学全面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举办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依托宣传廊道、电视、网站、微信等载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组织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活动400多场次。

  此外,建始县还利用传统节日、重大庆典等,开展“闹元宵”“烧火龙”“幺妹儿带你耍”广场舞、土家背鼓歌舞等文化活动,搭建沟通桥梁,让各族群众在娱乐、健身中交往交流交融。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教月”等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创新宣传教育载体,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文化浸润,推进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建始丝弦锣鼓。 唐旻摄

  作为优秀民歌《黄四姐》的故乡,建始县精心打造乡村音乐剧《黄四姐》,举办“黄四姐文化旅游活动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效应进一步放大,文化魅力进一步彰显。

  景阳民间故事、长梁丝弦锣鼓、花坪火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各民族互鉴交融的重要载体。建始县被命名为“湖北土家族婚俗文化之乡”。在景区举办传统婚俗文化体验活动,让文化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打造高坪、花坪等3条文旅融合线路,花坪镇获评湖北旅游名镇,店子坪和照京坪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5年累计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通过创造性转化增进共同性。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王光国为原型的“四好农村路”建设题材电影《村路弯弯》,让店子坪村筑路精神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以湖北省道德模范——三里乡大沙河村村民万其珍为村民义务摆渡故事为原型的电影《我的渡口》,是建始县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共同发展的最好诠释。

  石榴花开,共同繁荣进步结硕果

  马坡茶山春色。 余安钢摄

  各族群众携手共进,克难攻坚,写下建始脱贫攻坚战役的一串串数据:累计投入100亿元,92个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4.1万户、13.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建始县坚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

  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打造民贸民品企业、民族团结社区、民族团结学校等样板。深入推动“七进”活动,以点带面打造特色品牌。

  高坪镇大店子村、茅田乡耍操门村、太和街村3个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高坪镇石垭子村、业州镇罗家坝村等6个村列入“湖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培育名单。

  目前,建始县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2个、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1人,创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6个、先进个人11人;建始县、红岩寺镇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经验与启示

  建始县实现了动车“一县两站”梦想。 刘波摄  

  建始县从实际出发,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在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共居共融,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联系更加紧密。主要表现在:

  搭建相互嵌入大平台。通过居住环境互嵌,为各族群众在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提供便利。累计投入28亿元,搬迁各族群众14269户、48830人,建设集中安置点230个、安置19974人,建设1个易迁产业园、27个扶贫车间,带动近万名群众家门口就业。各族群众在社区生活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营造相互融合大氛围。东西部扶贫协作、“616”对口支援工程、武汉市区域协作等有力促进各民族交往融合。举办厨艺大赛、民族手工艺大赛等活动,让各族群众相互欣赏、互学互鉴、取长补短,实现感情相依、情感交融。

  实施互惠互利大流通。举办农业采摘节、电商大赛等活动,各族群众在经济交往中共同提升、共同发展。截至目前,建始县电商市场主体达到1000余家,2022年电商交易额突破6亿元大关。建立健全民贸民品企业培植联席会议制度,累计兑现贴息资金1410万元,惠及企业103家。

  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当下的建始大地,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提质行动,围绕“土、硒、茶、凉、绿”做优培强特色现代农业。聚焦民生改善,以发展成效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成果,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聚焦产业发展第一根基,累计发展特色产业47万余亩,发展涉农企业100余家。202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4.67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3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91元,分别较2016年增长48%、41%、52%。

  中华民族一家亲,携手奋进新时代。建始各族群众正勠力同心擦亮“康养金地·和美建始”的金字招牌,奏响民族团结的时代强音。

 

创建工作亮点一:

绘就跨区域交往交流交融美丽画卷

□ 彭薇

  建始县充分利用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的区位优势,加强统筹协调,深入开展多边、多层次、多形式的区域合作,促进两地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资源共享促交流。建始县龙坪乡和巫山县邓家土家族乡利用两地在地域和资源上的优势,在党建、教育、文化、体育上广泛实行“双向开放”。龙坪乡有舞龙的传统,扎染艺术在邓家土家族乡流传至今,两地学校经常组织考察学习、交流互鉴、学生互动活动,互相教授舞龙、扎染等技艺。在文化宣传阵地上统筹使用,充分共享公共设施、会议场所、演艺舞台等公共资源。将邓家土家族乡打造成龙坪乡长岭岗彩色森林康养小镇的“后花园”,将长岭岗康养避暑产业范围扩大,推动两地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文化融合促交流。长岭岗社区民间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有民间音乐《龙坪高腔山歌》《五句子山歌》,竞技《杂技》,舞蹈《摆手舞》,器乐《建始丝弦锣鼓》等。跨区域合作以来,长岭岗社区充分融合邓家土家族乡《踩堂戏》《背二哥号子》《舍巴节》等艺术作品,协同联动两地非遗传承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教练和扎染艺师等,组建民族文化艺术团,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基地。

  发展共建促交流。积极探索建立旅游互通模式,加大旅游资源推介力度,广泛开展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旅游活动。建立健全资源共享、线路互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的区域旅游合作新机制,精准规划、展示特色优势旅游资源,串联起茅田乡、龙坪乡、邓家土家族乡旅游线路,打造太和街村特色民居村落、楂树坪彩色森林小镇、邓家土家族乡绿色村庄等乡村旅游一条龙服务,合力打造康养避暑旅游共建品牌,以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社区治理促交流。两地之间深入开展社区治理跨区域协作,加强联合巡查管理。两地派出所、城管、水务等多个职能部门密切合作,聚力打造跨区域治理共同体,推动形成跨区域经常性联络、沟通、协调的联创共建长效机制。在共同发起的“保护河道生态,共享幸福家园”活动中,两地村民携手开展“共同缔造”,真正做到协同管护、共同担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圈”,共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幸福家园。

 

创建工作亮点二:

“民族团结+康养旅游”推动创建纵深发展

□ 彭薇

  建始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拔高度、温度、湿度、洁净度、优产度、和谐度“六度”禀赋,凸显康养旅游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旅游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等方面的作用。不断赋予康养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在康养旅游业中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加强中华文化内涵植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纵深发展。

  坚持统筹发展,把康养旅游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手段。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各族群众,以推动全县康养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不断完善“民族团结+康养旅游”产业体系,建立考评、考核体系,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产品业态创新,让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成为推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助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的重要载体。

  坚持融合发展,把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条件。着力改善康养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专项资金,打造生态优良、景致宜人、功效明显的森林康养环境。充分利用特色民居改造资金,依托森林资源形成天然氧吧,建成长岭岗、高岩子、穿洞子、东坪等5大森林康养基地。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补齐文化交流活动基础设施短板,将民族团结元素融入项目建设,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根植于各族游客心田。

  坚持创新发展,把发展康养旅游新业态打造成为各民族深度交融的平台。把民族文化与康养旅游相结合,推动民族地区节庆、特色医药、传统体育、冰雪旅游等业态创新发展,连续多年举办“黄四姐”民族婚俗旅游节、长梁“梨花节”等,精心打造“黄四姐”等优秀文化节目,让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成为各民族群众相知相亲相惜的过程。

  坚持示范引领,突出康养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义。积极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示范带、特色民居街区,长岭岗、大店子、耍操门、太和街、青里坝等逐渐成为各族群众旅游休闲、康体养生、文化体验的目的地。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等方式,全力打造“康养+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初步形成了以各民族文化体验游、“黄四姐”文化游、红色旅游为一体的康养旅游框架。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