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夏银川市永宁县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从经济发展、文化铸魂、深化“三交”等方面发力,谱好“民族团结+乡村振兴”互融共促协奏曲。如今的永宁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产业不断发展,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成效,一幅产业兴旺、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画卷徐徐铺展。
产业先行,拉动群众增收致富“新引擎”
中钢新型材料年产2万吨特种石墨项目全面开工,晓鸣股份成为全国蛋鸡养殖行业和宁夏企业创业板第一股,四季鲜批发市场物流业交易额突破200亿元……这是永宁县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产业,让“三新”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基础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永宁县引进赛迈科、墨工两个重点项目,钧诺建筑新材料、福思特装配式建筑、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生产项目,以及岩板科技建材示范项目等新材料产业项目落地开花。截至今年8月,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3.1亿元,同比增长102.8%,显现出新材料产业强大的驱动作用。
抢抓“风口”机遇,永宁县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有序推进风光电站开发,配套电网加快建设,逐步拓展产业链条;巧借“光”能量,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全县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200.35兆瓦。截至今年9月,总发电量达到17679.85万度,不断增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紧盯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绿色食品深加工等关键环节,永宁县引导新食品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走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之路。“白色”乳制品、“金黄”粮油加工和“紫色”葡萄酒构成永宁县新食品产业的靓丽底色。目前,永宁县新食品产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2022年总产值达到2.9亿元。
一个个产业实现富民强县,各族群众共享乡村振兴“红利”,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文化铸魂,提升中华文化认同“软实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永宁县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永宁县推出“中共宁夏工委纪念馆—仁存渡口—闽宁新貌展示中心—宋澄村红色教育主题公园”红色旅游研学路线,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培训课程。同时,借助红色文化教育阵地,接待各地青少年及干部群众学习观摩累计10万余人次,在重要节庆节日开展乡村邻里节、文艺汇演等活动100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品3万余份。
结合今年9月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月”,永宁县利用好乡村特色文化、节日民俗活动,深入挖掘中秋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大力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广泛开展经典诵读、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分享、农民歌手大赛、非遗展览、农产品展销等一系列接地气、感染力强的活动,通过文艺活动、文创产品、文化讲座等,讴歌新时代农民新生活,展示乡村振兴新面貌,在提升农民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深化“三交”,激发交往交流交融“大活力”
永宁县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助推器。以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深度融合贺兰山风土气韵与永宁地方特质,举办“贺兰山下·醉美永宁”第二届葡萄酒文化艺术节,以及摇滚音乐节、美食狂欢节、农作共创节、星空观影展暨烟花民谣音乐会等系列文旅活动。同时,策划“国潮市集”古风沉浸式体验街区、“非遗文化 匠心造物”等体验活动,既擦亮“红酒文化”这一金字招牌,也吸引游客来到永宁,累计接待游客14.2万人次。
全县各乡村学校,以丰富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内涵为抓手,持续加强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里。近日,永宁县第一小学与新疆和硕县第二小学开展“交流书信连山海 纸短情深牵宁疆”为主题的手拉手活动。两地的小朋友们用书信传达祝福,加深彼此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融,加深“五个认同”,不断激发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活力。
籽籽同心一家亲,石榴花开别样红。永宁县各族同胞正团结一心、砥砺奋进,推动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互融共促,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崭新篇章。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