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把握州情,把牢“红河好青年·永远跟党走”的政治方向,实施“五项品牌工程”,形成“汇聚青春力量、共建幸福红河”的工作格局,2023年1月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实施“政治引领”工程,把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方向。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融入全州共青团核心工作,贯穿到共青团日常工作,与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共同谋划、一体推进。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年化阐释,推出一大批文化宣传产品,有效把牢“红河好青年·永远跟党走”的政治方向。
实施“红青向党”工程,增强各族青少年跟党走的决心。在全州创建27个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7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1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在中小学常态化开展“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主题活动。各级共青团、少先队利用节庆日广泛开展“红河少年心向党、民族团结共成长”“石榴籽一家亲”等活动。红河青年讲师团、红领巾讲解员等青少年宣讲队伍采用线上与线下、小故事小切口、精准分类宣讲对象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讲,线上线下覆盖35万余人(次)。“红色小蜜蜂志愿宣讲队”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
实施“扬帆未来”工程,促进各族青少年健康发展。开展“白鹇鸟”青少年志愿活动,服务残疾人近3000人(次)。通过常态化开展医疗卫生志愿服务边疆行、强边固防暖身暖心行动等,服务各族青少年1.56万人(次)。打造各族青年就业“链式服务”,举办技能培训132期,惠及3.2万余人(次)。打通创业资金“传输链”,为3300多名边疆青年发放创业贷款3亿余元,间接带动1万余人就业。跟踪服务延伸“终端链”,服务800余名青年入驻青年互联网众创空间。以“青凝蒙”专项行动推进蒙自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试点建设。
实施“文化润心”工程,深化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县乡村开展流动青少年宫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活动90余次,1.6万余人(次)参加。成立红河州青少年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教育培训基地,扎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州县两级团委利用寒暑假开展“同心营”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活动。组织青年联合会委员捐赠10万元支援迪庆藏族自治州教育、创业就业工作,与新疆2所、西藏10所小学建立结对开展“书信手拉手”活动,促进各民族青少年间的交流。
实施“情暖童心”工程,在关爱帮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体现党的关怀、传递社会温暖、助困助学育人”,围绕青少年需求,构建“共青团+”公益矩阵队伍体系,稳步推进助学兴教、儿童守护、素质提升、紧急救助、铸魂育人“五项计划”走深走实。成立红河州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累计筹集款物总价值7391万元,建成希望小学157所、希望卫生室(院)5个、希望图书角465个、希望小屋156个,面向青少年开展免费先心病筛查并对患病儿童免费进行手术治疗。累计募集发放助学金2600万元,帮扶困难学生8000余名。(共青团红河州委供稿)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