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就业+服务”“交往+交流”“引领+辐射”多维度双向发力的工作思路,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就业+服务”双向发力,让各族群众留下来、富起来
建站点,一站式精准服务。以武汉化隆商会申报实施2022年国家民委、2023年湖北省民宗委“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试点项目为契机,由江夏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指导支持,建立青海籍群众湖北就业服务站。就业服务站以拉面行业为主,突出信息收集、就业指导、技能提升、定向培训等四大功能,一站式解决青海籍群众求职、提升、就业、创业等难题。2022年以来,累计培训120余人(次),其中30余人通过定向培训,顺利在武汉、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上岗就业。
解难题,全流程跟踪服务。聚焦就学、就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等问题,全程协调,跟踪服务,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采取“定点培训+流动培训”的方式,聘请专业教师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陆续举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60余期、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促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送温暖,亲人般贴心服务。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妇女节等节日节点,联合区直部门、街道社区、经营户、企业等,积极开展“新春送礼·书香江夏”“民族一家亲·粽香情意浓”“迎中秋·话团结”“石榴籽儿心连心·共享健康新生活”“民族团结一家亲·上门理发送清凉”等活动,让各族群众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交往+交流”双向发力,让各族群众乐起来、融进来
搭建平台,播种“石榴籽”。依托“掌握江夏”APP,搭建“石榴籽”云创平台,开设“民族风采”“同一个梦”“政策指南”“直播活动”“线下活动”等功能板块,通过互联网、移动5G、大数据、云服务等现代化技术,初步实现“云学”国家通用语言、“云游”民俗风采、“云品”民族美食、“云享”民族政策等功能,在网上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目前,平台粉丝量超15万人,成为播撒“石榴籽”的沃土。
丰富内容,唱响“主旋律”。综合利用短视频、H5专题、创意海报等新媒体技术,以专栏、专访、视频等形式,深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思想,展示美食、服饰、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让各族群众在润物细无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创新活动,收获“满园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大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基层、进校园、进经营户、进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多形式、多载体、多领域、多频次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引领+辐射”双向发力,让各族群众聚起来、干起来
树典型,培育“领头羊”。在全区各行各业挖掘、培树民族团结进步典型,发挥模范代表引领示范作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以生动故事引起强大共鸣,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了荣获“武汉文明市民”“江夏好人”称号的拉面小哥韩索力么乃,诚信经营热心公益的烤串小伙阿卜杜拉·麦麦提,武汉市人大代表、小学教师宛凡,社区工作者胡春丽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覆盖行政机关、基层社区、学校、医院、个体户等单位和行业,营造“人人争做民族团结进步践行者”的浓厚氛围。
强组织,打造“邻聚力”。指导武汉化隆商会,助力将其打造成爱党爱国、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优秀社会团体。商会认真开展“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学习活动,举办就业服务培训,深入基层社区、养老院等开展公益活动,协调处置矛盾纠纷,成为促发展、保稳定的重要力量。
建阵地,共绘“同心圆”。以汤逊湖社区、9603厂社区为试点,设立“石榴籽之家”,综合利用社区公共空间,打造文化长廊、文化墙,展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真正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促进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成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典范。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