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依达分享自己的采访故事。 图片来源:新疆日报
2023年3月初,我在新疆和田县出差时,认识了米克热依·艾合麦提。她受过良好教育,从事着自己选择和喜欢的工作,能靠自己的双手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米克热依的幸福单纯而又美好。
2021年1月,还在塔里木大学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米克热依,来到和田县一个蔬菜基地实习。看到以前只在课本上学习和了解到的新型栽培模式、新型科技设备出现在眼前,米克热依欣喜不已,也是在那时,她萌生了将来到这里工作的想法。
毕业后,米克热依只身从家乡阿克苏来到和田,如愿以偿到了蔬菜基地工作。工作初期,米克热依谨小慎微、不敢操作设备,但她刻苦努力、虚心请教,一年内,不仅掌握了茄科类设施农业的种植技术,套种的叶菜类作物种植技术也驾驭自如。如今,她已从一名普通员工晋升为公司的农艺师,负责50个甜瓜温室大棚的技术管理和指导,工资也从起初的3300元涨到1万多元。
如果说一个人的幸福是活成自己所希望的样子,那么塔城地区的榆柳巷,则让我看到了一条街的幸福模样。
榆柳巷只有640米,小巷内居住着汉、维吾尔、哈萨克、回等9个民族32户人家。有些人已经在这条巷道住了三代。
因为父辈交好,62岁的林忠东从孩提年代就与库尔鲁西玩在一块。两人从1988年开始合伙做生意,店里从来都是林忠东一人算账。这么多年,每到年底分账,两家人从未有过争议。二人跨越半个世纪的“维汉兄弟情谊”在当地广为流传。
2023年中秋节,我是在榆柳巷过的。汉族五仁月饼、维吾尔族糕点巴哈力、塔塔尔族糕点黑眼睛、俄罗斯族面包、哈萨克族小吃包尔萨克……一份份独具特色的糕点摆放在圆桌中央;肉馕、烤肉、鸽子汤、手抓肉、马肠子、风干肉、老虎菜、夹沙、辣子鸡、烤飞鹅……汇聚新疆各民族特色的菜肴接连端上桌。在欢快热烈的乐曲声中,各族群众欢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一桌“美食大杂烩”,成为榆柳巷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注脚。
幸福有千般模样。2017年,巴拉提·乌苏曼和阿瓦古丽·库尔班夫妻二人受朋友邀请到西安,教当地人跳新疆舞。巴拉提夫妇的舞蹈培训班刚开班1周,教室就满员了。如今,西安公园里、广场上随处可见跳新疆舞的居民,夫妻二人在全国的学员超过2万人。他们靓丽的艾德莱斯绸、飞扬的舞裙,既是新疆特色,也是幸福的颜色。
在新疆,像米克热依这样选择自己喜爱的事业,过上好日子的女性比比皆是;像榆柳巷这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巷道、社区遍布天山南北;像巴拉提夫妇这样将新疆舞蹈和文化以及新疆人的快乐、自信推到全国、推向世界的人也有很多。13年在新闻一线采访,要问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答案一定是听到的一个个幸福故事、邂逅的一张张幸福笑脸。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今天的新疆,每一个天山儿女都在广袤空间中追求梦想和幸福,在建设美丽新疆的道路上信心满怀、脚步铿锵。作为见证者与亲历者,期待未来我能够记录下更多幸福的故事。
(作者单位:新疆日报社。本文为作者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新疆人权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理论研讨会暨故事分享会上的发言)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