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物质,比学习” |教育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潘江平 周宛霖 发布日期:2024-01-2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种树,不仅仅是种下林木,更是种下一种寄托和期盼。”1月4日,贵州省黄平县新州镇黄飘村的村民们,自发义务投工投劳,在黄飘大坳的荒坡旱地上种植“状元树”,创建“状元林”。

  黄飘村地处苗岭山区,苗寨依山而建,全村有1800余人。过去4年,黄飘村共走出一本学子30名,二本学子38名,其他初升高学子96名。其中,不乏考上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的优秀学子。

  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为何会有这么多学子走出来?原来,全寨一直保持着一个不成文的传统:“要把知识牢牢掌握在手里,不比物质比学习”。

  “我们希望通过种植‘状元树’,改变以前大操大办‘升学酒’的陋习,更好地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走出大山。”黄飘大寨奖学公益基金发起人之一潘荣德说。

  2020年初,在外打拼的能人在潘荣德、潘江平、潘胜贤等人的倡议下,在黄飘村两委、驻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积极筹划下,成功举办第一届“黄飘大寨奖学公益基金”成立和颁奖仪式,通过“党建带团建”的方式,引领父老乡亲通过捐资奖学助学,积极参与到家乡的建设当中。

  如今,公益基金颁奖典礼成为村民最热衷参与的公共活动,传承着“不比物质比学习”的优良家训寨风,为热土上的人们带来了希望。

  尊师重教,尊文重礼,在祖国大地一个个小山村里扎了根、也有了魂。

  “现在我们村,不比谁家有车、有钱、有房,就比谁家出了大学生!”尚学之风同样吹到了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孟获村。

  说话的是欧健,2017年,他辞掉成都的数学教师工作,返乡创业。作为一名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大学生,欧健深谙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助力家乡教育事业,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圆大学梦,是他一直在默默规划的事。

  事业有所起色后,欧健自费设立“爱心奖学金”,自2019年以来,累计为145名学子发放奖学金超10万元。

  看着家乡走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欧健非常高兴:“4年前,我们村的学生孙玉馨考上了一本,那时我告诉她一定要好好学习,考研的时候再来找我领红包。”他笑着说,2023年孙玉馨不负众望,考上了重庆大学研究生。

  “近年来,四川省在教育上改革发力,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大幅提升,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培育了支撑人才,推动民族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川省民宗委有关负责人说,四川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