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脱贫攻坚的步伐,河南省孟州市槐树乡源沟村的命运迎来转机——从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蝇虫扑面的省级贫困村,到如今环境优美、游客如织的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短短几年时间,源沟村实现了“蝶变”。(新华每日电讯)
“蝶变”始于观念的转变。“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源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优势和财富,我们要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绿色发展理念认识,源沟村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
一方面,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改造旱厕、修复耕地梯田护坡等,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按照北方民居建筑“蓝砖白墙灰瓦”的风格,以村委会供料、村民出工的方式,开展全村美化,对老房子进行修复。同时,充分依托原有的地形地貌,用青砖铺道、架设观光桥,打造生态观光设施。通过这样的举措,源沟村“沟、岭、水”的自然禀赋和生态特色,不断转化为经济财富。
思路一变天地宽,“蝶变”还在于产业链的延伸。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路修好了,环境改善了,但老百姓靠什么致富?村里经济靠什么支撑?源沟村选择继续向生态和自然资源要财富,根据当地土壤特点,因地制宜发展高品质的果蔬种植产业,同时,积极发展小杂果采摘、特色养殖、农家乐、窑洞民宿、农耕文化体验、乡村生态休闲游等一系列相关产业。产业链的延伸发展,不断带来人流、物流和收入,让源沟村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蝶变”也在于领头羊的引领。产业发展之初,经过考察,源沟村把上大棚果蔬项目作为本村的产业发展内容,但之前没干过,群众对此顾虑重重,担心赔本。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带头干,每人拿出3万元,并利用扶贫资金先后建成7座简易大棚、2座温室大棚,种植草莓、西红柿、辣椒等,为群众致富“先行先试”,挣钱算集体的,赔本算自己的。正是有村干部这样的“头雁效应”,人民群众才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画卷在源沟村逐渐铺展开来,品读其背后的密码,就是要牢牢树立、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向自然要宝藏、向生态财富,将绿水青山不断“变现”为金山银山。
(编辑:程艳)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