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善用“大思政课” 提升育人成效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李舒婷 发布日期:2023-05-1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大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以“大思政课”为抓手,持续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坚持以赛促教、强化师资培养,着力实现思政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育人实效。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拓宽教书育人“主渠道”

  深挖各门课程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元素,重点突出“五观”“五个认同”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构建全课程专题教学内容体系。2020年,体现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果的“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探索与实践”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课题立项。

  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各门课程统一采取“理论主课堂·实践大课堂·网络新课堂”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课堂坚持深入推进专题化教学改革,探索问题链贯穿、微专题分解和系统化建设,不断增进学生的理论认知;实践大课堂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实践教学的常设主题,打造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品牌;着力构建网络新课堂,推进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自主建设,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思政课线上教学课件库、案例库、资料库、试题库等。

  突出“学生主体”导向,不断创新拓宽育人主渠道。通过每个新学期开学调查问卷、学期中座谈访谈、学期末评教反馈,精准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问题关切、学习诉求,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探索符合当代大学生接受特点的教学改革,推进智慧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方法、考核评价及资源建设各环节全景式应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2022年,思政课改革成果“‘三融驱动 六维协同’民族高校‘大思政课’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锤炼打造教书育人“大先生”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政治理论学习、业务水平提升与师德师风教育相融合,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教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教师“争做好老师,争做大先生”。组织教师赴民族地区、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进行社会考察和专项调研,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专题培训。通过集体备课会、周末大讲堂等学习培训,保障教师学习常态化、长效化。通过新教师试讲、银龄工作室、新老教师手拉手结对子等制度,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鼓励青年教师担任班导师和辅导员等工作,传承严管厚爱的“大学风”。通过教学比赛,让教师在学、练、教“三合一”教学基本功训练中,不断锤炼讲深讲透道理的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

  加强贯穿于党的创新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及时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究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抽调科研骨干参与国家民委《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纲要》编写、《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校本讲义编写及“道中华”公众号建设等工作。

  协同多方力量与资源,全力构建育人“大课堂”

  为推动全校育人合力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协同各职能部门、各学院落实“三全育人”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及《大连民族大学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整合校内资源,拓展社会资源,多措并举开展“大思政课”建设。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特点,面向师生开展理论与政策宣讲。参与对接学院理论学习、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党校团校培训授课等。目前,学校已有80多门课程获“课程思政”立项支持,建成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人,形成融合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导师4支队伍共78人的校内外兼职教师师资库。

  为切实发挥好社会资源的育人价值,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与大连旅顺口区人民法院联合开展的法治观实践教学活动中,单场有8000余人次观看,学生在线点赞累计56.3万次。积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开展理论宣讲年均50余场。持续有效的“大思政课”建设,使大连民族大学“每名老师都是思政老师,每门课程都是思政课,每名老师都在上思政课,校园就是大思政课堂”的大思政育人蔚然成风。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