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白大褂,肩背小药箱,日夜奔忙在新疆拜城县康其乡赛比墩村的夏忠惠,是村里一道暖心的风景。
从1971年当“赤脚医生”开始至今,50多年的时间里,夏忠惠怀揣“赛比墩村女儿”的感恩之心,为乡亲们防病治病,帮乡亲们排忧解难。如今,夏忠惠已经退休,在自己开的“经络养生馆”为村民推拿、涂药等,继续服务村民。“我去年腿受伤了,今年能活动后又把养生馆开起来。心里放不下这些亲人。”夏忠惠说。
由于爱岗敬业,夏忠惠在基层行医期间,先后获得新疆优秀共产党员、十佳个人、三八红旗手、优秀乡村医生、道德模范先进个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十大杰出母亲”等荣誉。
夏忠惠(左3)给村民们讲解健康知识。
赛比墩村的女儿
夏忠惠所在的康其乡赛比墩村距离新疆拜城县城10公里左右,村里有1300多人。回忆起初到赛比墩村时的情景,夏忠惠历历在目。
夏忠惠生于四川,因当地闹饥荒,父母相继去世后,1964年12月,年仅13岁的她从四川老家跟随亲戚来到赛比墩村。“那时我看了关于新疆的电影,对美丽的天山非常向往,就来这里扎下了根。”夏忠惠说。
腊月的拜城早已天寒地冻,夏忠惠只有一件单衣,住在一间简陋破旧的土房子,既不能遮风也不能御寒,她饥寒交迫,在土房子里冻得瑟瑟发抖。
此时,村民吾斯满·依不拉音看到了她,将这个可怜的小女孩领到家中,把家里仅有的一个干馕分了一半给她,并给了她一件“白天当衣,晚上当被”的羊皮袄。
“忠惠,过来吃饭了”“忠惠,这件衣服你试试能不能穿”“忠惠,冬天到了换上这双棉鞋”……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夏忠惠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慢慢长大。1969年,村委会考虑到夏忠惠的特殊情况,帮她争取到去拜城县医院学医的机会。
“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就是赛比墩村的女儿。”1971年,夏忠惠学成归来,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她在村卫生所当起了卫生员,开始用医术守护村民健康,誓言要把一生奉献给赛比墩村。
守护一方健康
夏忠惠刚当村医的时候,村里没有卫生室,她只能上门为村民看病。“那时,我每天背着一个药箱,穿着白大褂穿梭在各家各户……”夏忠惠说,赛比墩村村民居住比较分散,一天转下来就要走二三十公里的路。不论在家里还是田间地头,只要听到村民呼唤夏医生,她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到。
“夏医生对病人特别有耐心,她还总想着让病人花最少的钱把病看好。”说到夏忠惠,村民阿不力孜·艾力由衷地感激。
多年前,阿不力孜的妻子患了阑尾炎,医院治疗要花1000多元,家庭贫困的阿不力孜夫妇找到夏忠惠诊治。夏忠惠根据阿不力孜妻子的病情,为她开了4副中药,还亲自帮他们熬药。阿不力孜妻子的病好了,这4副中药才7.5元。
赛比墩村党支部书记介绍,夏忠惠当村医40多年,研制了很多管用的中药方子。比如在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方面,她用一些中药制成“茶”,病人服用后很有疗效;她还把艾蒿晾干,制成条状,给病人艾灸。
遇到患大病重病的村民,夏忠惠都会第一时间劝病人到医院治疗。以前,有些村民患了大病重病,没有钱治疗,这让夏忠惠感到难过和自责。“我刚参加工作时,农牧区缺医少药,当时我手里只有十几种药,很多病痛解除不了。而且,那时困难群众多,我就自己想办法采药配制偏方,这些偏方还真起了作用。”夏忠惠说。
村民们把夏忠惠的付出都记在心里。2007年夏忠惠出诊结束回家途中,因劳累晕倒在渠道里,嘴角摔了一个大口子,鲜血直流,被路过的村民发现,急忙送进医院。“夏医生住院了”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村民纷纷前来探望,就连家境困难的帕旦木·吾斯曼也带着10个鸡蛋步行十几公里来看她。
2008年,经过专业培训,夏忠惠获得乡村医生资格证,赛比墩村的医疗卫生条件也渐渐好起来,村卫生室从用了30多年的一间石头房搬进了1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的房子。“诊断室、观察室、药房都是按标准化卫生室的要求分开设置的,村里人看病更方便了,硬件的提升带来的是更好地为大家提供服务。”夏忠惠开心地说,村医务室又新增了设备,一系列惠民政策免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退休后继续奉献
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当年喊她“女儿”的很多乡亲老去,她自己也变成了华发老人,2018年,夏忠惠到了退休的年纪。
村民吐尼亚孜·居热克得了肺气肿,妻子有严重的肾结石,儿子患青光眼几乎失明;阿布拉江患有骨结核;吾斯满老人患有肺气肿、高血压;托乎提·尼亚孜的妻子患有头痛病……退休前,夏忠惠仔细向前来赛比墩村工作的帕提古尔·依明医生介绍了每户村民的情况,为了让村民随时可以联系到自己,她把自己的手机号码打印出来,发给了村里的每家每户。
“现在每天最少四五个电话,都是村里的‘亲人’打来的。”夏忠惠时不时看看手机,手机屏幕已经裂了,但她却一直不舍得换,“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早在30多年前,夏忠惠家就办起了面粉加工厂、油坊,又在全乡第一个买回小四轮拖拉机经营,但夏忠惠家至今还用着女儿淘汰的旧电视,一辆自行车也骑了十几年。
尼牙孜汗·毛尼牙孜1600元,吐地·吾斯曼3000元,沙吾提·尼鲁克300元……从医47年,夏忠惠诊治患者60余万人次,为贫困群众垫付医疗费、农资、煤、粮款近30万元。
“很多人都劝我,退休了就应该好好休息,但我觉得不如为村民做点好事。”夏忠惠虽然腿伤尚未痊愈,但精神矍铄,说话时声音洪亮。提起她开办“经络养生馆”的初衷,她说:“村里的亲人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开了养生馆,村民遇到腰疼、腿疼都来找我推拿,能帮他们缓解疼痛,我很欣慰。”
(编辑:韩安之)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