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小城走出一群编程少年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黄韬铭 发布日期:2023-07-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从省会昆明驱车,大概需要9个小时才能到达。这里山高、林密、水清,自然环境优美,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教育基础薄弱。

  可就是这样一座边境小城,走出了一群会编程的少年。

  2022年,沧源县有43名学生入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Coding创意编程赛项决赛,6人获奖。其中,2名学生获得全国复赛一、二等奖,1名获得决赛三等奖。这些从“边城”走出来的编程少年,有的正是陈元春一手带出来的。

  陈元春今年44岁,是沧源县勐董镇中心完小的一名语文教师,也是学校编程兴趣小组的负责人。“孩子们都戏称,他们的编程是语文老师教的。”聊到学生和编程,陈元春满脸笑容,言谈中充溢着满满的自豪与澎湃的激情。

  陈元春从小就对计算机有着浓厚兴趣。当年毕业报志愿时也考虑过学习计算机,但囿于家庭条件,她最终还是选择读师范,可心中对计算机技术的渴望并未随时间的流逝而衰减。

  2018年,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对口帮扶沧源县,青少年编程教育的理念和资源先后落地。陈元春主动报了名,成为县里第一批接受青少年编程教育培训的老师之一。

  虽是培训班里年纪最大的“学生”,但凭借浓厚的学习兴趣,陈元春进步很快。同时她也了解到,青少年编程无需复杂代码,只需像搭积木一样组合不同功能模块的编程指令,即可实现动画等特定功能。

  培训结束回到学校后,陈元春兴致勃勃想要建立编程兴趣小组,但遇到的困难远比想象中要多。学校不够完善的硬件设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欠缺,都是很大的阻碍。

  其他老师和家长对此也兴致索然。“这不就是带孩子们玩游戏嘛”“影响学习成绩怎么办”……这些质疑让陈元春处处碰壁。最后,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她决定利用自习时间,先在自己任教的班里把编程课上起来。

  先是简单的指令运用,熟悉操作后再尝试复杂的编程作品,比如成语动画、古诗词小游戏……孩子们学得兴味盎然。

  “一开始,有的孩子连鼠标都不敢点,生怕弄坏电脑。”陈元春说,“但现在,他们都已经能熟练操作了。”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每个孩子都有了至少一个属于自己的编程作品。

  虽只是编程入门课程,但从思考到设计的整个过程同样锻炼着学生们的思维方式。经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其他学科的老师们惊讶地发现,学生们表现更好了:语文课上,敢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来越多;数学课上,同学们展现出的分析能力越来越强,解题思路越来越清晰……

  平日内向的孩子也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这点在陆天濠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曾经的他因家庭原因已换了几所学校,厌学孤僻,不善交流。

  “但在上编程课以后,他的眼里有光了。”陈元春说,陆天濠用编程设计的一款古诗词互动小游戏被用于校内教师公开课评比,外出比赛也有所斩获。

  现在的陆天濠仿佛变了一个人:成绩突飞猛进,甚至拿过年级第一;编程专注自信,讲起自己设计的作品时神采奕奕;性格外向开朗,参加比赛时会主动去交朋友……“我们第一次见孩子笑得那么开心。”陆天濠的姑姑说。

  如今,编程俨然成了勐董镇中心完小最火的课程,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把孩子送入兴趣小组,一股“编程热”席卷校园。

  “我们希望让孩子们认识编程,尽力帮他们弥补信息技术素养的差距,产生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陈元春说,“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通过编程这把‘钥匙’,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2019年以来,沧源在全县11所中学、13所中心校开设了编程课程,青少年编程教育在这座边境小城得到了广泛推广,平均每年覆盖超过5000名中小学生。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