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张思宇(右)在位于成都天府三街的城市志愿服务小站为市民服务。 受访者供图
7月19日,在成都一家特许商品零售店内拍摄的成都大运会川剧变脸盲盒“蓉宝”玩偶。 王曦摄
7月24日,西南民族大学服务成都大运会志愿者誓师大会在航空港校区举行。
7月26日,历时49天,“蓉火”完成荣耀之旅,标志着成都大运会即将拉开帷幕。 作为当日第36棒火炬手,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2020级本科生麦日耶姆古丽·马木提倍感光荣。“今后我也会延续这份‘蓉火’,把火炬光明、团结、友谊的精神带回民大,担负起属于我们的青春使命,传递好属于民大人的‘火炬’。”她说。 图为麦日耶姆古丽·马木提在传递“蓉火”。
西南民族大学赛会志愿者双流羽毛球场馆中心集体合影。
西南民族大学双流羽毛球场馆中心人力资源及志愿者管理组志愿者。
西南民族大学双流羽毛球场馆中心代表团服务助理组志愿者。
7月2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内的大运会火炬传递现场,不少人注意到一直和火炬手跑在一起的护跑手。护跑手的任务是为火炬手传递圣火提供支持,并准备在必要时帮助火炬手完成传递任务。 来自西南民族大学商学院2019级本科生王烁就是一名护跑手。“作为护跑手,我协助了一名盲人运动员传递火炬,在辅助她前行并展示火炬传递动作中,我深刻理解了运动精神的内涵,生命的美从未被任何标准所定义,坚强的攀登让生命如火焰般热烈。” 图为王烁(前排右)在护跑火炬。
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场馆建筑传承中国传统书院文化,独具特色的场景设计营造出典雅的东方意境。主媒体中心融合川蜀特色,展示蜀锦蜀绣、川剧变脸、四川竹琴、瓷胎竹编等非遗文化。 据悉,主媒体中心于7月25日进入24小时运行,在大运会期间持续运行30天,是运行时间最长的非竞赛场馆。 图为7月14日,表演者在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传统文化传播区展示传统茶艺。胥冰洁摄
这是4月17日拍摄的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将在这里举行。沈伯韩摄
成都大运会于7月28日至8月8日举行,这是继北京大运会、深圳大运会之后,中国内地第3次举办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也是我国西部地区首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
每一项赛事,志愿者都是不可或缺的群体之一。“小青椒”是成都大运会志愿者的专属昵称。这个象征着绿色环保、展现着青春活力的称呼,彰显了成都热情洋溢的城市品质。
今年3月,大运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基本完成。来自成都35所高校的2万多名志愿者接受了通识培训、急救培训和自己所服务类别的专业培训。他们将在赛时服务于竞赛场馆、大运村、主媒体中心、开闭幕式、技术官员驻地、机场车站、接待酒店等场所。
目前,所有竞赛场馆的志愿者已经全部上岗。
作为坐落在成都市的国家民委直属高校,西南民族大学掀起了一股志愿服务的热潮——共有457名学生、8名教师领队,参与大运会各类志愿服务保障工作。
“我们要在大运会志愿服务中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践行者、坚定捍卫者,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的志愿服务精神。”7月24日,在西南民族大学服务成都大运会志愿者誓师大会上,志愿者代表李尽美说。
7月28日晚,西南民族大学3名教师领队及90名演职类志愿者将参加开幕式演出;2名教师领队及84名开幕式观众服务类志愿者将参与交通引导、观众服务志愿服务工作。
7月25日至8月7日,西南民族大学3名教师领队及198名赛会志愿者、69名储备志愿者赴双流羽毛球场馆中心和双流体育场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开展竞赛、礼宾、安保、新闻等志愿服务工作。
7月24日至8月10日,西南民族大学16名城市志愿服务队成员在“玉东园”城市志愿服务小站,面向国内外游客、市民等人群开展赛会推广、赛事咨询等志愿服务。
“我们将带领全体志愿者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在志愿服务中感知时代脉搏,在世界对话中展现青年风采,在社会参与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将并肩战斗,在大运会各个岗位上,为来蓉友人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服务,向世界展示民大学生、中国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西南民族大学领队教师代表雷鹏飞表示。
连日来,成都1000多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也陆续运行。这些小站将常态化开展惠民志愿服务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形成支持、参与、服务、奉献大运会的合力,推动志愿服务精神由点点星光汇聚成炬。
这场“飞扬青春 拥抱梦想”的盛会已经准备好了,让我们一起期待相聚!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西南民族大学提供)
(编辑:马永)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