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支援建设起来的光荣城市,先后3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党的十八大以来,包头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为使命,以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为引领,走出了一条富有时代特点、彰显民族精神、体现包头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
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创新发展路径,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三个意义”。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包头市考察时作出的“一个创新、三个实现”的重要指示,积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围绕新开工亿元项目、新增规上企业的“两新”导向,强化成果意识,聚焦“新增”“抓实”“干成”抓项目,近3年来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二是着力打造“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全面提升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保障水平,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三是不断擦亮“包你满意”“包你放心”营商环境品牌,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为实现新增量打牢基础,把包头打造成为国资敢干、民资敢闯、外资敢投的发展高地。
牢记嘱托,创新载体建设,讲好“齐心协力建包钢”历史佳话。一是建设红色场馆,构建初心家园。建成专题展陈馆,建设自治区不可移动文物“包钢一号高炉”展厅,建成世界稀土之都红色历程博物馆,鲜活再现新中国第一个民族地区大型工业企业诞生历史。二是编写红色书籍,记录红色足迹。动员老同志、老干部撰写回忆录,整理出版《红色包钢印记》《红色传承——包钢共产党员的足迹》等书籍,录制专题片《红色力量》,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三是讲述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创新工作机制,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体系。一是强化宣传,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入基层党建,融入巡边护边等体验式培训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持续用力,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二是“双规划”布局。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纳入包头市“十四五”规划,出台创建工作规划,指导全市创建工作稳步实施。三是推进“双提醒、双通报”“双挂点、双包联”。明确责任分工,激发各单位“比学赶超”的行动自觉,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好经验。四是以评促创。建立健全创建动态管理机制,印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办法、测评指标等,规范评审命名流程,推动各类示范提质升级。
探索实践路径,创新创建模式,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联创共建和协同创建,打造一批示范带、示范长廊、示范群,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扩面的创建格局。一是成立包头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广泛汇聚资源,争取各方支持,在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二是结合各旗(县、区)实际,打造“齐心协力建包钢”“军民融合护团结”“北梁安居促‘三交’”“历史古韵凝人心”“红色革命聚共识”“‘两个屏障’保安宁”等“一区一主题”创建模式,打造创建示范带。三是探索创建进“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方法路径,充分发挥雷锋车队“头雁”效应,在“两新组织”中打造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开展公益活动、就业创业、法律咨询、便民服务等。四是打造“红石榴”系列品牌,打造245个“红石榴家园”“红石榴文化大院”“红石榴创业就业培训室”“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形成“四梁八柱”“五心工作法”“三三得久、和在先锋”“五微服务”等经验做法。
转变思维观念,创新服务管理,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以3个“一号”为牵引(全面实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项目“十百千”一号工程、全力推进“包你放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号行动”、整合搭建智治政法集成应用一号平台),构建“四级联动”(市、旗县区、街镇苏木、村社区嘎查)共建体系。二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持续扩大宣传面、提高知晓率。积极探索推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党建+”治理模式,组建“双法务服务联盟”,全覆盖建设警务服务、法官工作、检企联络、法律服务“四大站点”,全方位服务各族群众。三是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相关部门职能职责。完善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台账,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支撑,打造“智能+治理”应用体系,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质效。
丰富载体举措,创新实施“六边行动”,推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一是组织强边,整合19个驻边单位党组织,组建北疆联合党委,建立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有效提升边境地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二是思想稳边,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思想,开展集中培训、定点教育、入户送学、覆盖宣讲,进一步提升各族党员群众守边护边责任意识。三是产业兴边,实施“幸福电”工程,改善边境地区水、路、网络、住房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激发边境地区产业活力。四是基地固边,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境示范长廊建设,在7个苏木镇建成37个“红色蒙古包”,与“党员中心户”、边防派出所连成廊带。五是开放活边,发挥满都拉口岸作为呼包鄂城市群唯一陆路口岸优势,强化通关保障、优化通关服务。六是联防筑边,推行以军警地党支部联建、信息联通、治安联防和党课同上、大事同议、党员同评、典型同创的“三联四同”工作机制,引导护边员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者、践行者。
把握城市特点,创新工作格局,用心用情做好城市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一是以固阳县为试点,在市区设置固阳县驻包党群服务中心,实施“固里”同心项目,建设各族群众办事、学习、交流的温馨家园,以活动促团结、以实事聚民心。二是多措并举,关心关爱新市民。针对高层次引进人才及外地来包就业的企业职工,制定出台关心关爱新市民措施,开展“温暖来包路”系列活动等,打造工会服务品牌,让新市民深切感受到包头的城市温度,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内蒙古自治区民委供稿)
(编辑:马永)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